刍议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时间:2022-10-18 05:27:07

刍议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摘要:本文作者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找出了施工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和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产工艺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建筑工程中,随着混凝土应用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促使了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本身性能不断发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材料之中,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好、抗震能力强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但是随着先进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混凝土的施工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特点

土木建筑工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就是混凝土结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上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粘结力,它是由分子力,机械咬合力和摩阻力三个部分组成,机械咬合力在其中起决定作用。如果将钢筋端部做成弯钩,或者把钢筋焊成骨架或网,都可以增强其粘结力。在使用中,为了保证其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和防止钢筋锈蚀,钢筋周围需设3O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需要加大在梁板受弯构件受拉力的钢筋,根据弯矩图的变化沿纵向配置在结构构件受拉的一侧,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同承担压力;另一种是垂直压力方向配置钢筋网或螺旋箍筋,以防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由于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不用直接的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非常低,所以在使用荷载条件下,构件的受拉区容易出现裂缝,实践证明,缝宽在0.3mm以下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会影响其承载力和耐久性在-40e一+50e的温度范围内,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使用,按所连接的构件类别(板、梁、析架、柱、基础等),或按连接的受力性质或按连接变形的能力,在连接上都有不同的构造方式,其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可靠地承担从一个构件传到另一个构件的内力在结构的使用期间,连接处的变形小,不妨碍它的传力特性,对某些柔性连接则应具有足够的柔度和延展。

2 施工前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是施工前准备阶段所进行的质量控制,该阶段的控制是施工项目部开始施工前所进行的重点工作,只有在哪个方面控制的不好,都会成为工程施工的瓶颈,所以要做好事前控制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2.1认真会审检查有关施工的设施及图纸等

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和钢筋、模板及混凝土等工种的工长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交底,包括:结构的标高、配筋及截面尺寸是否有遗漏和错误;梁上所栽构造柱是否与建筑图相符;特殊构造部分的拉结筋型号、尺寸、形状和技术规定及要求是否符合规范、图集的要求,对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问题,应及时在相应的结构图上标明,避免因遗忘而造成施工失误。

2.2认真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其中包括:保证框架结构工程质量有可靠的技术、组织和预控措施;高度大于 4.5 m 的模板及支撑系统、特殊结构或特殊技术要求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特殊要求的垂直运输、现场用电及安全的专项组织设计。

2.3制定并及时落实工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措施

核对水泥的品种、级别、出厂日期及水泥、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请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的工地代表对水泥、钢筋及钢筋焊接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有关检测试验单位复验;核对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出厂合格证,按进场批次请有关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并及时送有关检测单位进行复验;验证混凝土用水的水质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并计算其供水量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对以上原材料的原始证明文件应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2.4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出具;场测试砂石含水率,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材料用量后下发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2.5放线测量的测量

依据规划部门提供的红线桩水准点标高及施工位置平面图进行轴线定位测量、标高引测,并形成放线测量成果报有关单位批准。

2.5准备施工机械设备

排查工程必需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能否保证正常、安全运转,是否需要备用设备及备件;排查材料的计量器具是否有相应的技术合格证,是否具有法定计量检测部门的检验校正证明,若缺,则应及时委托法定计量检测单位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正调试。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由于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因此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工序质量控制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任务是繁重的质量工程师应根据工程项的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及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和操作规程,实行检查认证每一个制度的关键部位,项目经理及质量工程师必须亲自监督实行中间的检查和技术的复核,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均进行检测和验收并签证认可,为了防止质量隐患的发生,质量工程师必须作好施工过程记录,认真分析质量和统计数字,对工程的质量水平及合格率,优良品率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以供项目经理做决策,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操作应及时纠正,和加以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报告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将创优质工程活动结合在一起。

4 施工注意要点

在浇捣 4 到 5 小时之内,应针对表面进行抹面,之后浇温水进行保养,保养之后在混凝土表面应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 2层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由此来进行保温处理。在整个养护期间应及时针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以及温差进行检查,并及时给混凝土浇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如果温差超出了25℃,那么就应采用灯照或者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来将温差逐渐控制在 25℃的范围之内。

5 混凝土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首先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原材料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除此之外应注意原材料的温度问题,由此保证混凝土入模时的问题与理论相近。

5.2 在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添加必须由专人负责,并且添加量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

5.3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基槽是事先进行清理,将槽内的杂物都进行清理。

5.4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要保证连续进行,其中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5 个小时。

5.5 混凝土的测温以及养护工作必须要求专人负责,在测温和养护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的通知有关技术人员。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工程质量的责任重于泰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的减少,建筑不断向高层去发展,因此适用于很多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显得极其重要。随着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劲性钢筋混泥土的施工工艺不断成熟,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可以看出劲性钢筋混泥土在工程建筑材料中在抗震、防腐、防火方面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必须吸收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理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来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理解[J].中华民居.2010,(12).

[2] 郑冬菁.浅谈钢筋砼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1,(03).

[3] 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王铁梦著.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周新刚著.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损伤方治.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1] 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养护探讨 下一篇: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及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