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木种子的管理与育苗

时间:2022-10-18 05:01:18

试析林木种子的管理与育苗

【摘 要】文章简介了林木种子储藏技术,储藏前准备、低温保存方法及储藏期间的管理,育苗技术。

【关键词】林木种子;储藏;管理;育苗技术

木本植物是多年生植物,种子结实一般分为丰年和欠年。因此,种子储藏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省县级种子站和个体育苗户的储藏库大多为常温库,种子储藏不当引起的损失在所难免。种子储藏不当造成的损失非常大的。因此,采种、售种、用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搞好种子储藏,保持种子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1.入库前准备

1.1种子检验与处理

种子入库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检验,并对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记载,没达到安全含水量的种子决不能入库,必须进行适当干燥后方能入库。对杂质过多的种子要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对有病虫害的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合格的种子在散热降温后,附标签分批入库。

1.2库房防潮防漏处理

种子吸湿返潮的途径主要有,从空气中吸湿、地面返潮、漏雨雪等三个方面。在非密封条件下,种子的含水量随空气的水汽压变化而变化,当种子内的水汽压小于空气中水气压时种子吸潮含水量增加,否则相反。因此库房要适当密封。为了降低空气湿度,地面防潮湿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改善地面结构,可以铺沥青、油毡后再铺地砖或地板。(2)垫高地面或搭高架存放种子。(3)做好仓库四周的排水工作。

要检验库房的房顶、四壁和地面发现漏洞及时补漏。

1.3库房清理

在储藏种子之前,对种子库要进行清扫、堵漏和消毒,其目的就是为了扑灭残留病虫和防止鼠害。一般仓库消毒用1%敌百虫,每立方米空间喷雾0.05kg,或用敌敌喂原液挂条。

2.储藏期间的管理

2.1种子的通风

种子在储藏期间,采取适当的通风有利于种堆的气体交换,它可以降低种堆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吸潮、发热、发霉,保持种子的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通风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辅助自然通风的方法。从我省的自然条件看,种子储藏在5-10月是危险期,在这期间温度高、湿度大种易吸潮、发热、霉变。何时进行通风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在库内温度、湿度都大于室外时,可以通风,反之不能通风。但在室内外温差特大时易造成种堆结露,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通风。

(2)库内外温度相同,而库外空气相对低于库内相对湿度;或库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相同,而库外湿度低,可以通风。

(3)在库外温度高而相对湿度低,或库外温度低而相对湿度度高的情况下,则应先计算库内外的绝对湿度后再决定通风。当库外绝对湿度高于库内时不能通风,否则可以通风。

(4)通风时要选择有利时机。利用早、晚低温时通风。下半夜虽然温度较低,但一般湿度较高不易通风。

2.2低温密封保存

低温密封保存是一种良好的种子储藏方法,对防治种子发热、霉变、安全储藏是很有效果的,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种子。

储藏方法:将种子洗净、干燥后盛装在容器中,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干燥剂,然后密封。密封后的种子最好储藏在-5-10℃之间。如果没有低温条件,可在气温较低时将密闭的容器埋入地下1.5-2.5m深处。

2.3搞好储藏期间的检查

种子储藏的安全,通常与储藏温度、储藏湿度、种子含水量、种子病虫害感染度等指标有关。

(1)种子的温度检查:种子的呼吸是一种放热反应,而温度升高又加强了呼吸作用,因此温度升高是种子霉变的一个重要因子,控制温度是安全储藏的重要手段。在仓库内的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点挂温度计,在储藏期间定期定时检查。在高温高湿天气增加检查次数。发现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散热。

(2)种子含水量的检查:在种子储藏期间,往往由于种子含水量大引起种子发热霉变,而且易发生虫害。因此,含水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库房温度在10℃以下时,每季度检查一次;库房温度在10-25℃时,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时也要分层布点取样。发现含水量超过种子安全含水量时要及时干燥。

(3)种子处理:(以红松种子为例)红松种子休眠期长,我们采用变温处理的方式。暖湿期在播前一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初进行。先用35℃左右的温水浸种24-48小时,捞出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小时后清水洗两次。按种例1:3混拌均匀,置于20-25℃的室内催芽,种温控制在15-20℃之间,室温25℃-30℃之间,含水量达到60%,每天翻倒2-3次,到75-80天黄胚率达80%以上时转入冷湿处理,室内停火,种子温度控制在2-5℃,湿度仍要保持在60%左右,继续翻倒,此阶段处理时间达2个月以上,待种子裂嘴达50%左右时即可播种。

(4)仓库病、虫、鼠害的检查:仓库的病、虫、鼠害是库存种子的天敌。在仓库的不同位置,根据病、虫、鼠害的习性和发育阶段,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病、虫、鼠害时要在不伤害种子的前提下及时杀灭。一般采用熏蒸法杀灭病、虫、鼠害。

3.播种

3.1播种时间

我们采用春播的方式,当气温大于8℃,床表5CM深土壤温度达到8-10℃时播种,尽量早播,可大幅度降低苗木发病率,提高苗木质量,我地区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播入。

3.2覆土材料

用粉碎后疏松的草炭+细河沙+黑土混拌均匀,以50%多菌灵500倍液,边倒拌边消毒均匀一致后使用。

3.3播种量、播种方式及覆土厚度

播种量为1千克/平方米,发芽率低的种子适当增量。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厚度为2CM左右。经变温有效处理后,采用全光育苗,5月末至6月初可全部发芽出土。

4.抚育管理

4.1浇水

架设固定式管道机械浇灌。专业技工负责,不同生长期浇水的量、次数按要求灵活掌握。

4.2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齐,一般需要20-30天的时间。种子催芽是否充分,决定出苗期长短。当气温高于16℃时发芽开始迅速增加。此期管理一是浇水要适当,防止芽干。红松播种后,因覆土较厚,幼苗出土后主根已长达3CM-4CM ,胚茎粗0.2CM,浇水次数可比其它针叶树种苗少些.但遇高温、干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时,根茎部易被灼伤,灼伤部位多在土中2MM和地上2-3MM处,灼伤处开始为紫黄色,凹下呈皱纹状,伤口一般长5MM,中间宽,两端尖,幼苗很快萎蔫而死亡,因而要及时浇灌降温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35%之间,但不要过湿。土壤湿度过大时,根系容易腐烂。二是防止鸟害,采用人工看护的办法,一般25天苗木出齐后可以撤人;三是播后用果尔100ml/亩,比人工除草节约成本30%左右。

4.3扎根与高生长期

红松幼苗出土后即进入扎根期,此时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幼苗的主根生长迅速,其它部分生长缓慢。从5月上旬到6月初,是幼苗顶壳阶段,主根扎入土中达8-10CM。当种壳脱落,子叶大部分露出时,大部分苗木主根上已长出4-5条侧根,根长0.3-0.5CM 。防止根腐型立枯病,加强土壤管理。

4.4生长旺盛期

从顶芽形成到生长速度下降时为止。(从6月末到8月初)除苗高不生长外,根、茎、叶都有明显的增加。有的苗木还长出二次侧根,这一时期的生长状况,决定苗木的质量,此时要加强土壤管理,主要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这一阶段可以追施磷肥和腐熟的稀薄的人粪尿。

4.5生长后期

停止生长。红松幼苗生长延续到8月末,除叶生长有少量增加及侧根继续生长外,其它器官均停止生长。苗木逐渐木质化进入休眠。要防止霜冻、秋涝。霜降后及时覆土防寒,做好越冬防护工作。

上一篇:浅谈二灰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对建筑墙体裂缝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