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天牛在东辽县的危害规律及防治建议

时间:2022-10-18 04:32:59

摘要:通过对栗山天牛卵期、幼虫期、蛹期的观测详述了栗山天牛在东辽县的发生规律,从生物防治、检疫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栗山天牛的防治对策,对防治栗山天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栗山天牛;发生规律;防治

收稿日期:2011-06-16

作者简介:朱春英(1968―),女,吉林东辽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病虫害检疫防治和育苗生产工作。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82-02

1引言

栗山天牛是柞树林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此虫3年1代,成虫虫体灰黑色或棕灰色,密被黄色短绒毛,触角一对,为浅黑色,竹节状。雌虫触角长度与虫体相仿,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7倍。受栗山天牛危害的柞树,轻者树势衰退,叶形变小枯黄,重者柞树木枝干易被风吹折断,并易受雨水灌注、菌类滋生而腐烂,致使全株枯死。栗山天牛灾害是在2005年春季5月份在吉林省东辽县宴平林场康宁、新城林班首次发现,面积为26.6hm 危害十分严重,有虫株率高达30%以上,直到2008年出现了栗山天牛高发期,发生面积上升至120hm 为有效防控栗山天牛传播和蔓延,东辽县认真落实了《吉林省栗山天牛灾害应急处置总体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栗山天牛生活史观测,采取了以人工捕杀栗山天牛为主的防治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2栗山天牛的发生规律

2.1栗山天牛成虫期

栗山天牛在东辽县由幼虫期转化为蛹期,是6月20日~6月28日,这个时期有90%的幼虫都能化蛹。从6月29日~7月6日由蛹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在蛹室静伏至体翅变硬(需要3~5d)。从7月7日开始逐渐有成虫出现在树干上,这个时间是栗山天牛的始见期。

2.2卵期的观测

栗山天牛产卵始见期在东辽县为7月31日。笔者每天都解剖10头雌成虫观测卵的数量与产卵的次数。通过观测,怀卵最多的是38粒,最少的是18粒,24粒左右占60%,成虫从羽化孔钻出4~6d开始交尾,交尾3~4d后开始产卵,每次产卵2~8粒,产完后再次进行交尾、产卵。一般产20~24粒后腹腔还余有3~6粒,排不出去,成虫大约在18d后死亡。

2.3幼虫期的观测

初孵幼虫在8月6日,8月12日为盛期。以一块卵为例,卵块数量为8粒,8月6日孵出幼虫2头,8月12日全部孵完。幼虫将卵壳食掉后,在树皮处取食表皮木栓层,并咬直径2mm圆形侵入孔,维持生存。此观测非常艰难,都是采取封闭式观测,把卵块保护起来,用铁笼子罩上,不改变周边环境,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1d观测5~8次,做好记录。

2.4蛹期的观测

栗山天牛蛹期在东辽县始见期为6月10日,高峰期为6月下旬(表1、表2)。

表16月10日解析3株树的数据

表26月25日解析3株树的数据

3栗山天牛防治措施及建议

3.1栗山天牛防治措施

3.1.1人工捕捉防治

人工捕捉的最佳时间是在栗山天牛羽化的高峰期,在气温高无雨闷热的晚上,20∶30~23∶30是栗山天牛出孔率最高,成虫在外活动最活跃时期,此时捕捉防治效果最佳。

采用一种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荧光灯进行灯诱抓捕和用手电筒直接抓捕两种方法对比进行。在晚上20∶30把防治林分中所有紫外线荧光灯全部开亮,灯诱1h左右,然后进行人工抓捕。用手电筒照着直接人工抓捕。实践证明,灯诱后捕捉到的栗山天牛是直接抓捕捉到的约2.5倍,因此主要采取灯诱捕捉(表3)。

表3宴平林场晚上捕捉对比

3.1.2生物防治

利用花绒坚甲寄生栗山天牛防治方法。2007年7月7日在东辽县安石林场路岗村三组后山,面积15.4hm 柞树林中,选择有栗山天牛幼虫侵害孔的树干部位,将3片卵卡分别钉在此处的3个不同方向(东、西、北)。选择有树阴或是以阴面为主的方向进行释放卵卡。在释放花绒寄甲30d后,在8月7日,笔者对卵卡进行调查,从东西北3个方位各取了11片卵卡,计33片。带回实验室镜检,卵孵化率达到了60%以上。

3.1.3皆伐除治

在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的基础上,对发生地块虫口较大、危害严重的地块,采取了皆伐改造,对采伐的剩余物进行了集中烧毁,对疫木进行了磷化铝熏蒸处理或加工削片处理。

3.2栗山天牛防治建议

东辽县人工捕杀栗山天牛工作初见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除治不当,东辽县9 010hm 的柞树仍然面临栗山天牛严重的威胁,为加强栗山天牛的综合管理,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体系,应在今后工作中实施以林业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检疫措施相协调的管理策略,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2.1检疫控制

在栗山天牛重发区与没有发生区之间应该严格实行检疫制度,对可能携带栗山天牛传播的原木、木材及其产品实行严格检疫,检疫有否卵槽、侵入孔、羽化孔、虫瘿、虫道和活虫体,按检疫法处理。

3.2.2加强林业措施

选用抗病虫性树种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对低虫口的林分,伐出虫害木、被压木,达到减少有虫株率,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抗虫能力的目的。

3.2.3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招引啄木鸟,林间释放花绒坚甲和管氏肿腿蜂。

3.2.4人工防治措施

在栗山天牛羽化的高峰年组织人工进行捕捉栗山天牛成虫。采用一种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荧光灯进行灯诱效果较好。

3.2.5无公害化学药剂防治

用40%氧化乐果化学药剂喷涂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做好虫害木的处理。

上一篇:森林经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林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