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美术馆里的掌声

时间:2022-10-18 04:23:30

大都会美术馆里的掌声

初春的一个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展厅里,笔者邂逅油画家杨飞云,他是来观看“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的。于是邀请他到咖啡厅小坐。在柔和的灯光下,杨飞云向我讲起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临摹油画的经历:

大都会美术馆是美国乃至西半球规模最大的美术博物馆,藏品数量很大,据说有两百万件。不仅如此,它的藏品种类也很丰富,包括油画、雕刻、壁画、陶器等诸多类型,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与海外许多重要的美术馆一样,大都会美术馆没有实行免票制度,并且在里面临摹作品要事先预约,而且手续繁琐复杂。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近七旬的黑人老太太,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或许看到我们是中国人,起初她的态度不是很情愿,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但这毕竟是她的工作职责,尽管不热情,但她还是按部就班地进入工作程序。经过一番折腾,手续终于办齐全了,我们可以带着画具进入展厅,在规定的时段、规定的区域进行临摹。

大都会美术馆里的临画者并不罕见,我们就曾遇到美国本土的临画者。相比之下,彼此对“临摹”的理解大不一样:中国艺术家主要选择古典写实风格的作品作为临摹的对象,无论在“形”或“神”上都力求接近原作,一丝不苟的作风反映出对经典的由衷尊崇;而美国的艺术家特别是艺术爱好者的做法几乎不能算是临摹,他们虽然也选择古典作品临摹,但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其临品与原作的面貌相差十万八千里。换句话说,对他们而言,挂在墙上的原作只是一个仅供参考的形象符号。套用理论家的话说,临摹者的作用大约就是把它们“解构”。这一差异,或许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绘画艺术的不同走向。

然而,当两类临摹在大都会美术馆里不期而遇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中国艺术家停下画笔,退后,把临摹品与原作进行比对时,身后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美国的临画者和观众早已站在原处静静地观察,中国艺术家们出色的技艺赢得了他们的由衷钦佩。

讲述到这里,杨飞云停顿下来,陷入沉思――他在大都会美术馆里选择维米尔等人的作品作为临摹对象,或许此时他的思绪又回到维米尔的世界里了。而此时笔者的思绪却由此展开。我想,我国的美术馆里虽然也有临画者,但多为少年儿童,成人少,专业人士更是不多见,这无论如何都是缺憾;当前的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尚不平衡,中国艺术家远涉莺洋观摩欧美名作的现象较普遍,但我国博物馆的美术类减品目前只是吸引国外少量的“汉学家”或专门的研究者,而创作者罕见,这说明我们美术的影响力仍然很弱。我继续异想天开:随着中国文化对外影响的越来越大,许多金发碧眼的欧美青年将可能慕名来到中国的美术馆,摊开毛毡,铺开宣纸,吮墨挥毫,临摹、石涛、齐白石、黄宾虹……如果他们能临摹出一点意思,我也将毫不吝啬地献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上一篇:崔小冬谈《1937.12.南京》 下一篇:狂士不“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