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何去何从

时间:2022-10-18 04:15:43

摘 要: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何为美?凡是美,都应该是真的,是善的。对于这个问题,从西方柏拉图开始就不停的追问,发展到现在我们依然处在渴求知道什么是美而又始终不知道美是什么的精神困境中。回顾百年美学,展望21世纪美学研究,对美的问题的解答有了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传统美学;审美价值;美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66-01

一、美的探讨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回顾百年美学的发展,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对“美”字的起源和原意没有明确的解说。不过,有“羊大为美” 的说法,是从味的感性愉悦去言说美的。李泽厚认为“从美学看,人类统一系统的意义就在,它强调了自然感官的享受愉快与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的交融统一”。在孔、孟、旬这些中国古代大哲人那里,便经常把味、色、声一起来讲人的愉快享受。把他们相联系实际上是在理论上去建立和论证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结构,这具有很重要的哲学意义。

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不停的追问。“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感性”的最高级,就是艺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美的本质问题在当今西方美学中已有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我们从中国的传统美学角度继续对美的起源以及美的发展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二、中国美学在发展中对美的研究

中国美学对美的研究还是建立在西方美学的基础上。受西方美学的影响,搁置美的本质问题,发展到现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美学有没有解决美的本质问题,我们又能否从中找到美的本质的答案呢?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但不是传统美学的追问方式所能问出来的。总而言之,艺术中“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进行学术史考察,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在弘扬国学之美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现代审美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不断的追求美的本质问题,对美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21世纪对“美”的研究的展望

“美是一种价值”,对与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价值概念,如美学中的“美”,伦理学中的“善”等等。“美”作为一个价值术语,已经历了二度衰变:一度衰变是把美的价值看成是审美价值的一种;二度衰变是把审美价值看作是艺术价值的一种。换言之,艺术价值要大于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又大于美的价值,把“美”当作评价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已被认为是过时了得“美学的废墟”。因此不能单纯的用“美”来评价艺术作品的“好”与“坏”。

(一)审美泛化现象的出现

近代社会是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的统治使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受到了来自物质现实社会的干扰,而为了保持自身精神世界的自由与纯净,就必须采取远离日益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方式。于是一切艺术与文化都在寻求一种乌托邦,逐渐地进入了一种虚拟的对话交流方式,艺术中介的多样性便应运而生。可以说齐美尔的“距离说”预言了“审美泛化”现象出现的可能。李泽厚提出的美感结构的四因素说,他认为“审美感受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心理功能的复杂动力综合”。他把这几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看作是审美感受的中介是比较全面的。但这些心理功能主要在主观世界中体现,缺少客观理念的参与,并非人的审美活动强调的审美价值。如果发展到极端也必然会走向“审美泛化”的轨迹。

(二)美的现代扩张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的美学范畴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例如出现了像“美是矛盾的,荒诞的”;“美与丑的对立”;“反美学”等等。

西方现代美学家用思想来推演描画人类的生存状态,当他们在这个毫无意义可言的世界中找寻终极的价值,当他们试图将这个物欲的世界还原为价值的世界时,荒诞美便应运而生了。“荒诞的核心是人无法解释自己和世界,也无法相信现有的解释世界理论,因此,人看不到生命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以批评家和艺术品策划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通过他们自以为是的理论和炒作的评判结果,艺术变成为更加荒诞的、难以言传的,但不再是“美”的。

总之,不论是李泽厚提到的“羊大为美”,还是美发展到至今出现的荒诞美,这些都不足以解释美到底是什么。因为美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建立在审美对象、美感等等因素的结合。美不是要特定的物特定的地点,生活中处处会有美,时时会出现对美的表态。对于一朵花,一件艺术品,一首诗,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美存在的价值,通过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相信美无处不在,美的内涵和真谛也会清晰的显露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2页.

上一篇:UV/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下一篇:汽车电子制动系统的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