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前教育男女生舞蹈差异的教改路径

时间:2022-10-18 04:14:39

小议学前教育男女生舞蹈差异的教改路径

通过对温州市鹿城区公办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幼儿园男教师从事最多的工作依次是体育老师,电教人员,带班老师,或者是身兼数职,男生给人刚毅、豁达、自信、幽默的印象,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性格上与女生形成一种互补,增强了专业的生命力。男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更加大胆,开放,因此他们大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男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形体、行为、性格带给孩子们男性的阳刚魅力,健全儿童的性别认知,使儿童除了接受女性的细腻呵护外还可以感受到粗犷之美。体育课带动操,男老师刚劲有力的动作不仅对男童有着直观的性格指向,也为女童展示人性的另一种美,然而,由于男教师自身在学习期间得到的舞蹈技能训练多数来自于女教师,周围的同学又以女生为主,久而久之,男生受女生影响行为性格发生变化,渐行趋同,动作变得温柔,性格变得不自信,因此,如果不对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这些男幼师不仅可能会因为性别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不出色而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可能因此怀疑自己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能力而动摇专业信念。

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缺陷和男女舞蹈差异

(一)舞蹈教学中的缺陷

1.没有合适的氛围

首先,男生对舞蹈的认识程度低,缺乏对舞蹈客观及基本的了解,不知道舞蹈的特点与功能,多数男生认为舞蹈是女生的专利,男生学习舞蹈会被人嘲笑,在男女生混合舞蹈课上男生显得特别突兀,从而更加导致了男生心理上的抵触。其次,通常男生的舞蹈天赋不及女生,在舞蹈课程最初阶段多以训练身体基本素质为主,比如软开度的训练,男生的柔软性较差于女生,片面地理解为柔软性是跳好舞蹈的唯一标准,因此一旦发现自己不能像女生那样压腿劈叉,主动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再次,教师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男生对舞蹈的接受度,在一个只有个别男生的班级里,教师理所当然地将教学重头放在女生这边,示范动作完全是针对女生设计的,一举手一抬足无不娇小柔美,顾盼生辉,男生自叹弗如。

2.没有适用的教材

目前学前教育舞蹈教材多以女生为授课对象,舞蹈课程体系是以女生特质而设置,由江玲主编的“五年制幼儿师范大专系列教材”之《舞蹈》,及王丽娟主编的“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舞蹈》5,均没有体现出男生舞蹈特质,虽个别章节涉及到男生风格,但没能形成系统,且组合呈专业化形态,很难运用于学前教育舞蹈实际教学中,舞蹈老师对男生授课基本没有可以参照的教材,大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判断男生动作风格,事实上男生几乎从一开始就放弃学习舞蹈,即便参与学习,亦面临着男生女性化的尴尬。

3.没有单独的课程设置

虽然学前舞蹈教育教研领域再三强调男生舞蹈的重要性和男女舞蹈同班的弊端,但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这种限制主要是在是课程安排、师资配备、场地配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第一,课程安排,考虑到其他课程的集体性,因而不能特意安排为数不多的男生进行单独的舞蹈课;第二,师资配备,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以女性为主,与男性在生理与心理上有着天然的性别差异,在教授动作的过程中更多表现出女性的语言特点、神情举止,不可避免地带着女性的痕迹,这样的教学使本来处在女生世界之中的男生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女性化的特点;第三,场地配置,没有独立的教室供男生舞蹈课之用,迫使男生不得已在女生面前“手舞足蹈”,产生紧张、腼腆的心理压力;第四,教学内容不能为男生进行调整,在校期间必须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现行的教学大纲很少有为男生量身定做的。总而言之,学前男生舞蹈是附庸于女生舞蹈这道热菜边上的冷盘。

(二)男女舞蹈的差异

1.内在差异

男女生除了身体上外在的差异外,内在的感觉与气质亦存在较大不同,男生以力为美;女生以柔为美,特定的环境情形会使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发生变化,男生长期处在以女性为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在心理生理上会产生女性化的倾向,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男性女性化。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男生危机”,本质是教育危机,而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不能体现其男性特色,不能凸显女生所不具备的阳刚之气的优势,更不能满足幼儿园父性教育的需求,这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能力差异

15~18岁的男生,骨骼较重并且比较硬,弹性和韧性较差,弹跳和爆发力较好,肌肉力量比女生强,更适合力量和弹跳的基础训练。女生的特点是柔韧性好,软度好,女生的动作以软度见长,如劈叉、下腰、控制,协调性强,身体与四肢以及上、下肢的配合更加通顺流畅,动作小而灵巧。

二、教改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课程目标:基于课程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定位,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目标进行改革,即由舞蹈训练转变为舞蹈训练与创编并重,以参与性为主表演性为辅,注重突破以往女生舞蹈教学只注重技能训练的单一内容,强化创编能力弱化表演临摹,着重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具体的课程要求方面,应根据男女生生理特点,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在柔韧性的训练方面,对男生的要求要适当降低,静态与动态的拉伸力度要小些,而在弹跳力和身体爆发力的训练上,对男生的强度要求要远大于女生。

(二)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学前舞蹈目标是以儿童对音乐律动感知为主,在体能锻炼上得到加强,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学时安排,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男生舞蹈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凸显男子阳刚之气的特色,设计符合男性生理心理特征的舞蹈动作,在对应女生舞蹈课程大纲上,作更符合男生舞蹈课程的调整。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男生舞蹈课程体系增加了大量的与儿童有关的内容,清晰地完成“赏、学、编、教”的学习过程。

(三)课程形式:将课程形式的互动性、自主性、娱乐性扩展到幼儿律动、幼儿游戏舞蹈、幼儿表演舞蹈和幼儿舞蹈创编等课程内容上,促进男生性格发展,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侧重实用性,普及性,拓展性,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幼儿园艺术教育实际需要的教学型人才,成为幼儿园代表父性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四)完善师资配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师资大都存在人数配备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而男舞蹈教师人数更是匮乏,这对于学前教育男生,事实上他们很可能自进校到毕业都没看到真正的男子舞蹈,这是一,其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主要来自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和专业舞蹈院校的毕业生,她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少师范专业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教学方法多沿用自己学生时代对老师的印象和工作后逐渐积累的经验,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专业艺术团队的痕迹,一味地追求教材的深度,强调专业效果,忽略学生的自动吸收能力及师范功能,因此提高师范类师资人数配备,引进男舞蹈教师是改进学前教育男生舞蹈课程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充足的教学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五)创设良好学习平台:舞蹈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是顺利实施舞蹈课程的有力保障,也是保证舞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由于条件限制,男女生合用舞蹈教室现象普遍存在,男生在这个群体环境中处于弱势,需要相对独立的上课空间,在入学分配班级时考虑到男生的均衡分布往往将不多的男生分别安排在各个不同的班级里,但在舞蹈课里,这种情况应该做出调整,即将同一年段的男生集中授课,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又在男生之间相互有所参照对比,促进男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六)加快教材建设:集中骨干教师,开发适合男生学习的舞蹈教材,改变目前以女生舞蹈教材代替男生舞蹈课程的现状。

三、结语

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男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注重发挥男生的性别优势,通常男生的创造性思维优于女生,教师着重男生的个性开发,进行创造性地学习。鼓励男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想象,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展现创造性才能。在基本技能学习中,对男生采取多鼓励多赞扬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做单独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在幼儿教学活动方面,要持有男教师豁达豪放、刚毅果断的态度,要保持男教师直率自然幽默的语言风格,体现男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保持男教师独有的特色。(本文作者:郑晓单位:温州大学)

上一篇: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下一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定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