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阶及其和声在德彪西前奏曲《帆》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10-18 03:56:20

全音阶及其和声在德彪西前奏曲《帆》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全音阶以及建立在全音阶上的和声是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重要的音乐语言之一,本文就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帆》进行分析,探讨全音阶及其全音阶和声在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 全音阶 全音阶和声 德彪西 《帆》

全音阶(Whole-tone scale),是在一个八度内,将十二平均律分为六个均等的全音而组成的六音音阶,音级之间都是全音关系,各音级间地位平等,没有主音,可以从任意音开始,只要相邻音级关系为全音,即可构成以任何一个音为起音的全音阶。

全音阶和声,是以全音音阶上的音为素材所构成的和声结构,即纵合化和声结构。

克洛德・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其钢琴前奏曲 创作于印象主义风格成熟时期,二十四首作品不论是钢琴的丰富表现,还是音乐本身的创作语言,都是经久不衰的精品。

在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中,块状和弦、调式风味和声、色彩细腻的配器等使之名副其实的成为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中的全音阶以及建立在全音阶上的和声是他音乐语言中最重要和常见的一种。

前奏曲《帆》中奇特的形象、新颖的音响以及高超的作曲技法,深受世人喜爱,其中作曲技法被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代表作之一,本文就全音阶的层面对这首精品进行研究。

一、运用形态

前奏曲《帆》共64个小节,速度为88,2/4拍子,主体部分为五个部分的回旋曲式,全曲建立在bB持续音调上,结构中各部分间紧密相连、渗透进入,形成连绵不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其结构图示如下:

int6+A16+B10+A5+re4+C6+re2+A5+code10

全音阶I式及建立在I式上的和声在作品《帆》中的运用形态为音阶与和弦。

一、以音阶的形态运用

音乐中,如果要产生全音阶的音响色彩,需要有五个连续的、相邻全音关系的音级,以音阶的形式陈述才可。全音阶以音阶的形态频繁的出现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或上行、或下行,或以流动的伴奏音出现,在《帆》中亦是如此,如第50小节:全音阶I式在内声部出现了五个连续的音级,产生全音阶音响朦胧、飘逸的音响。

在以音阶形态运用时,也有双音的运用,如《帆》中第1、2小节多次出现的核心材料,全音阶I式用叠置的大三度运用在作品的开始,全音阶的音响使作品一开始就勾画了游移、朦胧、不稳定的意境,构成了全曲核心的材料,这个材料在全曲多处出现,并进行了衍展。

二、以和弦的形态运用

在《帆》中运用到的全音阶和弦形式多样,涉及到的种类有二音和弦、三音和弦与四音和弦,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排列运用,下表是作品《帆》中运用到的所有全音阶和弦,其中和弦在作品所在小节数和在作品中的形态不是唯一的,这些和弦或改变排列方式、或重新组合音级从而得以多彩的运用,表现了丰富的形象和奇特的音响。

和弦 二音和弦 三音和弦 四音和弦

和弦

名称 2a 2b 2c 3a 3b 3c 3d 4a

作品

小节数 8 1 33 54 21 62 14 11

作品中的形态

这些和弦在作品中均频繁出现,如开始的6小节,2b和弦下行平行进行;这些和弦也有结合主题、与主题同步,如第15小节的左手声部,3d增三和弦结合主部的主题平行上行进行。

二、精巧融合

在《帆》中,除第42到第47小节外,其余材料全部由全音阶I式及其建立在I式上的和声构成,其运用表现在主题、和声、持续音调上,三个要素变化、巧妙的结合,织体复杂而层次清晰。

《帆》中对全音阶材料的运用首先给人深刻的是它的主部主题。作品主部主题开始的8小节材料(第7―14小节)由全音阶I式构成,用不同的节奏组合,穿插在作品的不同声部中。

在《帆》中,第7、8小节的高音部呈现作品主部主题,第9、10小节加强了一次,在第10至14小节的次中音部反向加强主题,主题均来自全音阶I式中的音级,六个音级都出现了,并在第11至13小节,产生了完整的全音阶音响。和声上主要是大三度全音阶2b和弦平行进行,和声与主题的进行中,作曲家运用“退位”技法,使强弱在各声部穿插出现,产生奇特的音响效果。同时第14小节上产生的增三和弦、全音阶3d和弦,这个和弦没有任何倾向,而带来的是浮动的瞎想。

bB持续音不断的、多次出现,确定了bB持续音调,全音阶其本身不能产生调性,但当它与其他因素一起运用时,又能够确立调。如作品第29小节,在bB持续音调基础上,全音阶I式以流动的音流主题出现在高音部,而在次中音声部全音阶I式以音阶的形式上行,高音部模糊的全音阶音响与次中音部完整的全音阶音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斓、游移不定的音乐形象。

前奏曲《帆》中全音阶的运用遍及旋律、和声与低音,其中低音在作品的第42至47小节也是重复出现,第42至47小节为be羽五声调式,其材料均来自be羽五声调式。be羽五声调式与全音阶I式有3个共同音,3个共同音拉近了两个调式的距离,使两个调式之间的音乐能够自然的过度,而不同调式的音响对比又给作品增添了新颖的音响。

结语

全音阶以及在此音阶上构建的大三度音程和增三和弦,是作品《帆》运用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的不稳定性恰当的描写了朦胧的海景与飘浮的帆船,作品穿插的快速经过的全音阶I式,又仿佛是海面激起的浪花。

艺术作品不是技法与材料的堆砌,是作曲家智慧的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到一起,正如德彪西所说:“音乐史用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的,我要它仿佛出自虚无缥缈之境,不时返回其间。我要它永远深沉含蓄。”

主要参考文献:

1、《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第4版。

3、《20世纪西方作曲技法》季家锦,华乐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音乐分析法》[德]克列门斯・库恩著、钱泥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1版。

邵良柱 男 1982.10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助教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下一篇: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