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86例呼吸系统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研究

时间:2022-10-18 03:26:23

对286例呼吸系统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研究

儿科常见疾病中,呼吸系统感染类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因此人们对此病症的临床治疗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近些年来,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其药性在病原菌的抑制或消灭方面有着十分由于的效果,因此常被呼吸内科的医师应用于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病症的临床治疗中。本文结合本院自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接受的286例由于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病例进行治疗回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286例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到本院治疗的患儿病例展开回顾,并以其治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状况为研究对象。286例患儿中,132例男孩,154例女孩,患儿最大年纪9岁,最小年纪15d,平均年龄为(4.2±1.7)岁,住院时间最长75d,最短3d,平均住院时间为51.7d。286例患儿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无显着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及内容

主管护师、主观医生及科室主任负责整理出2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并按照以此作为回顾研究依据。将病历资料中患儿的基本状况、病症诊断、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分离菌、药物应用方法以及转归等情况进行逐项登记,需要进行详细资料记载的有一次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数量和名称、住院用药期间患儿出现的不良药物反应、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疗程和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情况、抗生素药物与激素和抗病毒药物合用情况以及药物过敏测试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所有的资料参数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组间用t检验比较,P

2结果

2.1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统计数据

286例因呼吸感染住院的患儿中有280例使用了抗生素,其使用率达到了97.9%,其中,有235例患儿使用抗生素的疗程历时在10d以内,所占百分比为83.9%。抗生素疗程历时最长时间为28d,治疗期间抗生素种类不更换病例所占百分比为62.1%。抗菌治疗的过程中抗生素采取二联应用所占的百分比为68.4%,有2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所占百分比为7%;住院期间,患儿抗生素用药的种类在5种以上者,所占百分比为16.4%,用药种类最多控制为10种以内,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所占百分比为21.7%。利用抗生素作为药敏试验药物应用所占的百分比为34.2%。对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得知,抗生素药物应用的总治愈率达到了8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4%。使用频率较高的口服类抗生素药剂有头孢氨苄、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乙酰螺旋霉素、若氟沙星、SMZco等;注射类抗生素药剂则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

2.2不良反应记录

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有15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其抗生素用药种类分别为:阿米卡星、阿米卡星与氯霉素联合、阿米卡星与β—内酰胺类联合。三类用药的患儿例数和用药不良反应如下报道:1例阿米卡星单独用药,出现腹泻、皮疹症状;5例阿米卡星与氯霉素联合用药,出现2次腹泻症状、4次皮疹症状,呕吐、二重感染、肾损害、药热发和听力损害各发生1次;9例阿尔卡星与β—内酰胺类联合用药时,出现最多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和皮疹,其发生次数分别为13次和11次。

3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只需要一种抗生素用药就能够加以控制,不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而当病患感染状况严重并伴有基础疾病的心肺功能不全或是病原菌类型不明的情况下,应当采取联合用药。这样的用药原则是为了保证临床医疗效果的巩固和增强,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低幼龄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时,考虑到他们心肺功能发育的不全及免疫力低下等状况,因此在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采取了联合用药。病菌繁殖期可使用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进行联合,静止期则可使用杀菌剂与加速效抑菌剂(青霉素和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进行联合,此类联合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连续合成。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不适合采取联合应用,在使用了速效抑菌剂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将会迅速受到抑制,阻止其进入繁殖期,就此降低了杀菌剂在繁殖期的活性作用,不利于进一步治疗。本文结合了286例呼吸系统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状况,并作出上述研究,主要探讨了抗生素在此病症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和联合用药的体会,并作出如上报道。

上一篇:骨科手术感染的防控方法透析 下一篇: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