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现代多媒体艺术的认识研究

时间:2022-10-18 03:12:28

关于对现代多媒体艺术的认识研究

摘 要:今天人们所谈论的多媒体艺术已经比线性演进的电影叙事生动且形象多了,不仅结合了视频、影像、文字图形符号等元素的超级文本,而且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更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这些已经使超级文本成了一座迷宫,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从目前人们设想的数码多媒体概念来看,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还只是一个雏形,我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深入挖掘。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艺术;特点;条件;交互多媒体

1 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艺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学科知识,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杂交”形态,它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图形和声音信号在国际互联网上来传播。但是,我们在强调它的跨学科边缘“杂交”的同时,也不能使它成为一个“技术至上”的具有神秘主义性质的东西。这是因为:第一,它的创作方式往往是具有跨学科的“工程”式的分工协作性质,它通常会由艺术家来主导,再由一个制作班子来完成,这里面往往会包括那些专门的技术性人才,由他们来负责具体的技术制作工作。第二,这里面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他不一定要成为专门性的技术人才。就像油画家要了解油画材料的技术特性。但是,不一定要成为专门性的油画材料的制造技术专家一样。

多媒体艺术具有公共性与反公共性,就像“网络是打破了时间与距离限制,实现了全球化资源共享的一种交流方式”那样,多媒体艺术也打破了传统的作品展出方式,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必备的上网条件与交流技术,他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从这一点来说,多媒体艺术是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的表现形式。但是,上面说到的“必备的上网条件与交流技术”也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艺术的反公共性的一面。这里面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能登录网络是参与多媒体艺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那么它就要同时具备网络环境和数字信息下载工具。另外一方面,我们说到的“互动性”,也有两种,一种互动性其实是作者设定好的“互动性”,就像我们简单地点击、打开网页,这实际上是由作者事先设定好了的假设的“互动性”,一切都在作者的事先控制之内。而如果我们要实现更高级、更自由的“互动性”的话,就必须要具备更专业的电脑与网络知识,但是,这些又控制在少数掌握了一定的专门技术的人的手里,对一般的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这些技术的。这就说明了它的所谓“反公共性”或者“有限的公共性”的一面。但是,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发展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可预见性。一是网络连接工具的不断小型化便携化与多样化,在未来一定会能实现更加方便的网络连接。二是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将会使我们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更便捷(如无线网络连接技术的发展,将会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及时地连接到网络上)。三是一切电脑技术的发展总是以功能多样化、操作简单化为目标,在未来,上面提到的那些专门性的技术也将会更方便一般大众的操作。

2 多媒体艺术的特点

第一,有强有力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表现为通过多媒体艺术构建非真实的幻想,对当下问题予以非真实的假想、虚构。第二,具有深刻的观念性。以作者个人的观念为切入点,加上对社会的认知,一起表现在作品当中。第三,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之中,走出了个人的私密性与狭隘感,对公共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第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流行性。多媒体艺术往往善于抓住时髦的话题和文化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快捷地进行报道与传播,它的艺术符号极易与流行文化接轨,从而成为一种带有先锋性与前卫感的艺术样式。

3 多媒体艺术存在的条件

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多媒体艺术或许还是一种新生的东西,所以,要让多媒体艺术继续存在和更好地让人们接受就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媒体艺术的生效与成功。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显得尤为急迫,官方的认可与接纳十分重要,多媒体艺术得到官方的认可就像是一艘大船得到了风的支持一样,将更加强大。第二,依赖于必需的金钱资本,同时策划人、赞助商、艺术公司及画商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与大众文化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它应该处理好精英意识与通俗文化的关系,不走极端,达到共生、共存的文化状态。第四,与美学的有机结合。既然叫“多媒体艺术”,它当然属于美学的范畴。现代的美学不再仅仅属于“象牙塔”,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新认知。这种认知发端于一种泛化、开放的审美意识,它更多地指向虚拟性和可变性,互动性就是虚拟性和可变性的一种表现。美学必须超越艺术本体论命题,涵盖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消解审美与反审美、艺术与反艺术的矛盾,形成一种生态美学系统。总之,后现代艺术是一种融听觉文化、视觉文化、触觉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多媒体艺术正是这一理论的一个有力见证。正由于它具备了复合性与多元性,因而代表了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且具有大容量、携带方便、复制成本低、长久保存等特点。多媒体技术用途广泛,可用于:企业宣传――商业演示光盘、电子名片;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光盘;旅游景点――商用门票型光盘;教学培训――教学培训光盘;产品使用说明――技术资料光盘;软件系统放在触摸一体机中可用于商场导购、展会导览、信息查询等用途。同时可以兼顾VCD,做到一碟两用,即电脑和VCD都能使用,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多媒体手段往往被广泛用于教育,广告等宣传领域。是企业宣传,产品推广的利器,它的主要载体是CDROM光盘(包括异形光盘及名片碟),多媒体触摸屏,宽带网站等。

5 结束语

对于多媒体创作所需要的能力而言,传统分科的专业艺术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这使创作成为多学科人才之间的一种协作。多媒体艺术是正在出现的数码艺术品种,它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方式之长,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可述可论,也可以平直地铺陈,更可以单线深入,可能性极为丰富。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只是正在形成的冰山的一角,它的潜能还有待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实践去开发出来。一旦互动性数码多媒体作品置身于网上成为网络艺术时,将大大加强了的观众参与程度,将巨大地改变我们传统的艺术概念。其实多媒体只是作为生活多媒化的起点,倡导多媒体的多元化,使多媒体不只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在“蓝牙”“pocket”等新技术下使多媒体技术、概念真正的走进生活,走进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艺术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而作为多媒体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数字多媒体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谷时雨.多媒体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 尹定邦.设计学丛书[M].湖南科技出版社.

[3] 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李学庆.和谐界面――交互媒体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心得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