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定向培养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研究展望

时间:2022-10-18 02:31:28

我国定向培养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研究展望

【摘要】 了解国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总结分析国内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旨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缓解我国ICU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提高ICU初级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升ICU护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 定向培养; 重症医学; 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161-02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日益增大。专科性的护理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培养专科护士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促使临床护理事业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ICU作为医院的一级分科[1],具有患者病情严重、精密仪器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工作量庞大等特点,使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风险通常是普通病房的许多倍[2]。因此,ICU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护理能力和极高的应急处置水平。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针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有的培训模式仍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所以如何建设ICU专科护士培养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为院校定向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先一步的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ICU专科护士培训开始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设立了重症监护护理的专业团体,ICU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能力测试才能取得合格证书。

1.1 美国培训模式

1976年,美国开始实施ICU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是提出并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最早的国家。美国ICU临床专科护士要有学士教育经历的最低要求,而且必须通过由美国危重病学会组织的从事ICU患者护理执照考试,获得证书后才能进入ICU工作领域[3]。该国危重症护士学会采用网络学习的模式培训ICU专科护士,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通过互联网在线授课、光碟和录像机自我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受训者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约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培训模块包括目标、大纲、工作表、经验教训、自我测试和模块测试等6个内容,培训内容完全由美国危重症护士学会负责设计[4]。

1.2 加拿大培训模式

加拿大的部分高校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学校负责理论授课,医院负责临床训练,教育机构负责培训方法的设计、培训内容及教学实施[5]。此种模式的缺点在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分离。加拿大的某些医院采取以医院联合为基础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即所受训者需要的培训内容、方法和标准全部由医院负责提供。但是这种培训模式均针对医院护士,对在校护生并不适用。

1.3 北爱尔兰培训模式

北爱尔兰采取医院和学校联合的模式培养ICU专科护士[6]。此种模式是以培养临床护士为主,医院负责设计培训项目并提供临床实践场所,所有的理论部分均由教育机构负责讲授课讲解。无论是项目设计还是课程时间或是教学内容都取决于医院的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提高充分结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专科护理发展较晚,ICU护士在我国仅20多年的历史,ICU护士培训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有亮点有创新,但更多的是需要完善和改进。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启动ICU护士培训,当年及2004年与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危重症护理学文凭课程班”,致力于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结束后颁发“危重症护理学业文凭证书”,这两期培训为我国ICU 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随后ICU专科护士培训在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开展起来。

2.1 国家层面简述

2005年,卫生部要求: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护理领域实施专业护士培训工程,切实培养一批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化护理骨干,积极探索和建立紧跟时代步伐和岗位需求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高护士队伍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8]。2007年,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5-2010年)》,提出了ICU护士培训大纲,在培训对象、授课内容、培训方法、时间安排和考核要点等内容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9]。2011年,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0]指出:要对重症监护、血液净化、肿瘤、急诊急救、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着重培养,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强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意识到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和培养必要性,并给予政策支持。

2.2 地区培训概况

2003年,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委员会成立,受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护理学会的委托,并在其具体组织指导下,北京率先开展了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的尝试[6],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次。2005年,广东省依托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培养专科护士,开设专科护士研究生班。2006年,上海护理学会具体承担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于当年建成10个ICU实训基地。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培训基地。此外,内蒙古、浙江等地也开展了ICU专科护士培训班。这些地区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医疗系统对ICU专科护士的需求,但也说明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院校培训模式

我国各大院校也相继展开了ICU专项培训。本科院校如苏州大学,根据地方需要,自2004年起其护理学系与苏州市护理学会共同开展了ICU护士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苏州地区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培训涉及ICU相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甄选、实训基地建设、考核标准制定等方面[11];专科院校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5-2008年,连续四年,针对四届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共计332名学员)开展ICU初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建设教学文件、选择培训医院、选拔临床教师等4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2]。

3 国内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训模式不统一

有的地区从在职护士中选拔人员,以参加短期ICU专科学习班的方式进行培训,有的地区以科室轮转代替专科培训的方式进行岗位任职培训[13]。无论是在培训周期还是在培训教材上,各地也不尽相同,且对培训对象是否拥有相应的学历、是否具有直接危重症患者护理经历没有要求,致使受训者的能力层次不同。但护士已意识到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远不能胜任ICU护理工作的需要,他们对正规系统的培训有强烈的要求。

3.2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ICU专科护士带教老师的能力不一。多数医院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但这些带教老师既要负责临床教学又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甚至有的还要担任一些行政事务,可谓是身兼数职,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带教效果和质量[14]。而在校授课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难以满足护生的需要。

3.3 培训课程和教材不完善

ICU专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在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中难寻踪迹,虽然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专业的研究方向,但与课程设置匹配程度不够,与满足ICU护士实践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对重症监护思维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目标,但由于学校与医院沟通交流不完全,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培训教材更新速度慢、权威性教材少、教学资料不全面等缺点使ICU专科护士培养难以拥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内容[15]。

3.4 准入标准和考核方案不确定

目前能够代表我国ICU专业水准的统一认定机构还未成立,对ICU在岗的护理人员是否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还没有硬性规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ICU护士在校期间并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教育,护士缺乏进入ICU前的培训;而进入ICU后的任职培训还缺乏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内容和模式。在考核中,衡量指标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动性大,不能客观反映出受训者的综合能力,对培训的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估。

4 未来展望

4.1 建立完善的ICU专科护士培训体系

总体上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要联合调研,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ICU专科护士培养纲要。具体来说,在课程内容上要科学设置,紧跟社会时展和医学技术进步的节奏,不与时代脱节;在授课计划上要周密制定,既体现ICU护士培养规律,又兼顾在校护生特点;在授课方法上要灵活选择,不拘泥于校内课堂和医院科室,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授课,适时创新授课手段;在师资力量上要优化配置,不仅要从护士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授课老师,还要注重老师队伍的培养,增加授课老师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在考核方案上要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合理,过程便于操作,尽量统一有序。

4.2 严格ICU专科护士执业准入标准

对在职护士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设置培训对象准入条件,对学历、经历、年龄要有详细的要求,对在校护生课程学习和任前培训要建立淘汰机制,确保优秀的人才进入ICU专科护士队伍。明确ICU专科护士的感念认识,统一ICU专科护士资格考核标准,建立规范、权威的资格认证机构。

4.3 尝试和完备院校定向培养ICU专科护士模式

即医院和学校联合培养ICU专科护士的模式,以在校护生为对象,由医院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选拔和建设师资力量、选定和编写教材、设置教学课程和内容。护生通过“自愿+择优”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ICU定向培养班,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1)定向培养护生在完成学校规定公共课程基层上,增学重症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学时要在150课时以上;(2)学校建立ICU工作坊,要求护生掌握ICU常见的10项护理操作;(3)ICU定向班的护生到指定医院进行为期十个月的实习,实习计划有所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制定。这种模式是对护生合理使用的一种优化,不仅满足了护生学习临床实践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医院临床一线的需求,同时为建立合理的ICU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夏明,李玉萍.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79-80.

[2]高燕,邢爱红,庞海霞.三年制专科护生ICU护理专业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2,12(26):3245-3246.

[3]任国琴,俞萍,苏纯音.国内外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7-18.

[4]AACN Certification Corporation.CCNS renewal options an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2010-02-06.

[5]乔安花,席淑华.不同国家及地区ICU专科护士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2):90-93.

[6]魏建民,杨杰,薛婧杰.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5-57.

[7]曹红梅,陈湘玉.我国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7-8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S].2005-07-2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EB/OL].2007-05-25.

[10]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11]钮美娥,殷桂霞,薛小玲,等.ICU专科护士资格培训的实践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692-693.

[12]邢爱红,王宁,闫春梅.初级专科护士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8):356-357.

[13]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14]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15]彭爱芝.我国护理人才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2(1月下旬):11-12.

(收稿日期:2013-12-07)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知趣相融 情志合一 下一篇:综合医院非心理科患者重型抑郁发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