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10-18 02:30:03

研读教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要]研读教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将研读教参和钻研教材结合起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达成度更高。

[关键词]研读教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3501

近年恚补充到我镇的新教师有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和学校聘请的临时代课教师,他们基本上没有教育实习的经历,特别是小学教育实习的经历。因此,这些教师在最初任教时,课堂教学中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非常需要得到一些教学指导和训练。

一、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不全或超纲。如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进行计算,而不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第二,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主要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没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第三,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主要表现在时间分配不合理上,导致教学重点讲不透,学生不理解,难点问题避而不讲或一带而过。

二、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研读教参

新教师的教学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没有吃透教材。研读教参是吃透教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解读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研读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集中认识1~5各数,知识点包括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认数与加减计算穿行教学。加减法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安排在其后。本单元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为以后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学奠定基础,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内容简单而不重视。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等于、大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并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3)使学生在计算中了解数学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第三,确定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概念和加减法含义,但教学生写好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写数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初入学的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

第四,研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教材编排特点有九个,其中“认数和加减计算穿行教学”虽不单是本单元的特点,却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五,研读教学建议。本单元不仅要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和落实,而且要把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形成符号意识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还要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中占的比例很大,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则是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可先通过实物情景图、直观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思维训练,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再通过算法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二)研读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

首先,关注教材旁注,了解编写意图,明确知识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1~5的认识”中的“认、读数”等活动,教师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这里的教学重点是1~5各数的含义和写法,教学难点是1~5的写法和初步建立数感。

其次,研读教学建议,理清教学思路,设计课时教学方案,确定先教什么、怎么教,突出过程和方法。如“加法”一课有以下教学建议:(1)在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3)感受加减法算式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研读教学建议后,教师就能理清教学思路,这样教学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之,教师应将研读教参和钻研教材结合起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达成度更高。

上一篇:运用自然拼读法促进英语语音教学 下一篇: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