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基站设备利用率提升分析

时间:2022-10-18 02:10:50

GSM基站设备利用率提升分析

摘要:现网GSM基站设备由于忙闲不均,基站设备存在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问题。文章从从基站置换、900M和1800M基站置换、扇区调整、基站搬迁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增加基站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提升网络效益的各种思路,并在现网中进行了具体实施,实施结果表明,可以达到提高现网GSM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关键词:GSM;基站设备;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018-01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导致话务模型的不断变化,现网存在部分GSM基站设备利用不均衡,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效益,最大限度利用好现网设备资源是GSM网络需要面对的问题。

1 基站配置的优化思路

2G网络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提升资源利用率,使之作为4G网络的承载网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的网络才是一张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好的网络。

(1)常规扩减容。通过对超闲基站的减容和对拥塞基站的扩容,这是一种常规的GSM网络容量配置调整优化,这种方式从GSM网络建设开始就必须不断进行。

(2)宏微基站置换。现网还存在部分一体化基站。一体化基站不断故障率高,而且基站配置容量小。厂家早已经不再生产该类型基站设备,也没有冗余设备,故障和扩容都存在很大困难。另一个方面,一些区域的基站由于覆盖区域用户量少,容量配置不存在限制,但是话务量较低,SDR基站设备资源利用率很低,设备形成浪费。

(3)900M和1800M基站置换。由于规划的原因,很多地方900M基站过于密集而且配置^大,900M基站由于频点限制又不能够配置较大容量,造成容量限制;而某些地方由于地形原因需要900M覆盖,但却建设了1800M基站,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900M和1800M基站进行置换,既满足了容量需求又能够满足覆盖需求。

(4)扇区调整(扇区合并和分拆)。有些区域由于以前规划建设不合理,存在很多全向站,由于覆盖较远,不但话务容量小而且直接对周边基站形成了较大干扰,对这些基站需要进行O改S站;另外还存在部分基站覆盖山区或人烟稀少的地方,周边基站距离较大但是话务量非常少,这样的基站可以考虑进行扇区合并,以便提高设备利用率。

(5)基站搬迁整改。随着基站覆盖环境的变化和话务模型更改,以及物业或其他因素,原来规划的有些站点也许已经不能够满足覆盖和话务需要。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有些基站甚至被完全遮挡,导致基站设备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必须重新搬迁或整改。

基于以上一些分析,基站配置的优化一般从扩减容、宏微基站置换、扇区调整和基站搬迁整改等方面着手进行。

2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

常规扩减容贯穿于日常优化手段之中,基站搬迁和天线整改、以及扇区调整等手段在此不再详细叙述,本文对通过宏微基站置换、900M和1800M基站置换方式在某区域实施的进行效果评估。

2.1 宏微基站置换

由于历史因素,现网还有部分BS20和BS30型号的一体化基站,这种一体化基站以前用于边际网,容量配置较小,如果需要扩容,则需要重新配置机柜。而现网基站设备已经普遍是SDR类型基站。

根据对现网数据的话务分析,有部分SDR宏站话务量较低,全天在10ERL以下较多,仅仅是某个乡镇,就有6个新建的宏站全天话务量在8ERL以下。

从日均话务情况来看,有6个微基站全天话务量基本上都是在10ERL左右,这是急需替换的微基站,建议替换成SDR宏站,ZMFB40丰都平安桥、ZMFB45丰都栗子和ZMFB51丰都楠竹全部使用SDR基站进行替换,替换之后日均话务量从122.7ERL增加到210.8ERL,增长了79.22%。同时没有出现拥塞和其他指标的恶化。在没有增加任何基站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这种宏微基站置换的方式吸纳了更多话务量,不但提升了设备利用率,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还有效提高用户感知。

2.2 效果分析

通过宏微基站置换、900M基站和1800M基站置换以及扩减容优化、半速率话务优化之后,各项网络指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见表1所示。

3 结语

上述优化实践证明,在不增加设备投资情况下,通过对现网GSM基站设备的置换优化,一方面优化了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而且还提升了整个网络效益和用户感知。

参考文献

[1]彭木根,刘萍,等.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张威.GSM网络优化--原理与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M],2010年1月第2版.

[3]窦中兆,雷湘,等.WCDMA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上一篇:DHD 52/RX网络数字调音台在电台直播室中的组网... 下一篇: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