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2:06:39

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生活与行为规范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自建立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迄今已有55年的历史。辅导员由过去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角色,不断拓展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重角色。这支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和改善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使辅导员工作真正起到教化人的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营造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对政治辅导员要高看一眼

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极其重要。这有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己,大胆开展工作,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努力与积极贡献。而这又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重视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首先要争取院领导重视。作为学院的决策者,领导班子的重视极为重要,也是《规定》落实的前提。要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高度重视并形成共识。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当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作风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落实《规定》,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高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核心,以学习型队伍的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制度为保证,并注重培养辅导员的学习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和成才意识。要以党委学习中心组(扩大)的形式,学习研究文件,并按照文件精神,结合职业院校实际,贯彻落实制定好的规章制度。

其二要求教职工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合同性质的用工,与在编教职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认真宣讲《规定》,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院教职工对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全院教职工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要让教职工认识到,辅导员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能区别对待,而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工作上要通力协作,不能认为辅导员可有可无;在生活上要经常关心,不能不闻不问;在人格上要尊重,不能歧视。广大教职工与辅导员和谐相处,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才能让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三要教育学生们重视。辅导员直接接触的是学生,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听从教导是落实《规定》的根本。基于这一认识,需要组织全院学生召开大会,然后各系再分班召开学生会议,宣讲辅导员的职责、职能,特别是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自觉服从管理,听从教导。利用宣传窗、广播等载体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学生理解、支持辅导员的辛勤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觉把辅导员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每个教师节,可以组织慰问老师、慰问辅导员的活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感情更深厚。

健全促进队伍建设的各项机制,对政治辅导员要厚爱一些

在队伍建设工作中,各项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关键,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抓住这一重要环节,结合学校实际去寻找切入点、推动力和突破口,使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让辅导员感受到学院对他们的重视和厚爱。

(一)把政治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拓宽选人视野

根据在籍学生人数,严格按照《规定》的师生比1:200选配辅导员岗位。实践中,为了科学地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可以采用“三结合”的方法:笔试与面试结合。注重“一个中心”和“三种能力”,即以过硬的思想素质、人格魅力为中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笔试环节着重考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是否过硬,面试环节侧重考察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规划,重点考察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一颗热爱学生工作的心,一种从容应变的能力和认识问题的高度。心理测试与群众评议结合。实践表明,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事关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心理测试和心理专家的测评,对即将成为一名辅导员的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辅导员在从事工作前,准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工作中扬长避短;也有助于学院更加准确地认识辅导员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群众意见评议注重考察辅导员的群众基础和人际交往能力。从选拔初期就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应试人员的基本状况,尤其是从性格品德上严格把关。以访谈的形式在应试人员的同学、老师中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的调查,主要调查应试人员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职业发展构想、创新能力、责任感等。群众意见评议制度要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从而了解应试人员的群众基础,弥补考场中不足以完成的“测试”。试用与聘用结合。每一个经过考察测试选拔的辅导员都要经过一段“试用期”。学校与辅导员签订试用合同,一年一签,期限两年,主要是使其在辅导员岗位上能够经受住考验。通过试用期使辅导员具有坚定执着的品质,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能力,优良的综合素质,并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手段方法等。对已达到“试用期”的辅导员严格考核,其中符合条件的应及时转为学院正式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二)把政治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作建设文明高校的推动力,广辟育人渠道

创建文明高校对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高校应注重广辟渠道,科学育人,在培养与发展中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机制,将培养、培训制度系统化。辅导员的培训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

1.通过岗前培训,提升角色意识

岗前培训以“落实全面成才计划,培养整体育人理念”为主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强化、提升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在

培训班里,可以安排校领导作专题报告,各部门特别是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作辅导报告。岗前业务培训内容涵盖要广,涉及学生奖惩管理规定、学生资助制度、全程就业指导、网络思想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高校应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辅导员岗前素质拓展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服务意识,促进感情交流。

2.通过在岗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在岗培训内容主要是工作业务培训、工作案例交流、院级培训和德育专题研究,以提高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社会考察是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考察、院企交流和兄弟院校互访。

3.引导参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

为了促进辅导员履职能力的尽快提升,高校应注意传、帮、带,引导他们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其科研水平,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应积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参与部级、省级、市级、院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辅导员参研课题,对其履职能力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把政治辅导员的管理与考核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口,不拘一格用人才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均由中专升格(或合并)组建,在办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专痕迹”;而实行辅导员制度。对于这部分高校来说,还属新生事物。应把对辅导员的选用、管理与考核作为消除“中专痕迹”、提升管理水平进而过渡到高校管理模式的突破口。具体作法应体现在以下“三化”:

1.管理机制规范化

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要逐步规范。辅导员在培养学生、管理学生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养,主要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严格管理。严格管理包括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和竞争制度的综合运用。学院确定辅导员职责,辅导员每月向主管部门有准备地、系统地全面汇报学生工作,对每学期上交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内容都作出明确规定。以制度管人,加强辅导员的组织纪律性,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表率。考核制度是业务主管部门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综合评价并予以反馈的制度,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助于及时了解辅导员工作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竞争制度主要针对辅导员宏观上由学工部指导,业务上集中由各系(院)管理的情况,在生活组织、评优评选、理论研究等方面以系(院)间的竞争促进辅导员工作业绩的提升。二是精心培养。精心培养则强调,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帮助辅导员促进学习并开展业务交流。高校应强调确保辅导员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让每名专任辅导员都承担一定量的专业教学任务。同时,学院还应专门为辅导员开设一定课时的思想教育理论课,帮助辅导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平时,针对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包括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具体业务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问题都要及时开设专题讲座和召开经验交流会。

2.考核机制科学化

一是学生满意率测评。高校应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严格的量化标准,学生满意率测评是辅导员评优的重要标准,对“不合格”的辅导员限期整改。二是工作业绩考核――自评、他评与量化评估。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包括对学期末工作总结的自评,系(院)的综合评价和一系列硬性指标的考评评价。另外,在辅导员中鼓励和提倡撰写、发表文章,特别是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文章,开展各种主题的征文活动,除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奖励外,同时将成绩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3.激励机制人性化

一是表彰奖励,高校要定期召开优秀辅导员表彰大会,为优秀辅导员提供假期社会考察机会;二是加强宣传,通过展板、广播、报刊等载体,对“优秀辅导员”予以专题报道;三是推广经验,经常开展辅导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发挥优秀辅导员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

创新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政治辅导员要帮一把

对辅导员,高校应采取帮扶政策,在政治上正确引导,鼓励他们进步;在培养上纳入学院整体规划,鞭策他们提高:在生活待遇上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队伍建设方面,也要上下配合,尽力而为。

(一)创新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只注重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得辅导员成天陷于事务圈子,疲于应付。这时应适时调整管理模式,即由“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向“专职辅导员+学生兼职辅导员”的管理模式转变,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也能为辅导员分担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有利于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成长。

(二)创新工作方法

有的高校对辅导员要求多、管理严,但培养不够,开展工作也是惯于按上级文件布置,创造性不够。应结合高校实际,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周召集一次座谈、一月开展一次活动、一期举办一次讲座、一年撰写一篇论文、一人负责一个社团”,以形成辅导员常规工作模式和辅导员“快速成长模式”,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化、常规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创新活动载体

有的高校开展工作时理论说教过多,收效不大;如果另辟蹊径,寓教于乐,通过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教育学生,就会事半功倍。依托学生社团,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形成高校学生工作的亮点。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品牌,如学生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联系寝室、师生谈心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四个文明创建专题讲座系列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克服空洞说教,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收效明显。

上一篇:关于加强高职院校长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