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苏铁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8 12:43:43

德保苏铁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黄连山―兴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广西 百色 533700)

摘 要:德保苏铁是我国特有的苏铁种类,具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德保苏铁保护―回归自然的探索与研究,除了可以有效保护德保苏铁物种外,开展回归自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过迁地保护促进就地保护的积极模式;同时也希望通过开展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唤醒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保护原生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保苏铁;回归自然;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79

在德保苏铁被发现后的短短几年间,其模式产地的种群数量已由原来的2000多株骤减到800株左右,其它的原生种群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的德保苏铁,2006年由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向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申请开展“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2006年12月该项目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组织的“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可行性专家论证”;2007年11月,“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正式启动。2008年4月506株经过分子检测的德保苏铁实生苗回归定植于广西自治区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内。

1 德保苏铁回归项目实践

1.1 种类的确定(科学团队负责)

德保苏铁分类地位很明确,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特有种,曾经因为人为采挖在很多时间内数量急剧下降,极度濒危,极小种群,极具观赏和经济价值。

1.2 基础研究(科学团队负责)

种群调查;种群生态学研究;群落生态学研究;繁殖;生物地理学;传粉生物学;回归地传;粉昆虫跟踪调查及回归种群天然更新能力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德保苏铁叶绿体基因图谱与谱系地理学研究;德保苏铁根际及珊瑚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德保苏铁及其伴生植物光和生理指标测定;遗传信息研究;人类利用方式。

1.3 取樱科学团队负责)

506株回归苗木是从深圳仙湖植物园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2002―2007年间人工培育的3000余株2~6a生实生苗中筛选出来的。种子采集于10来株母株。

1.4 繁殖方式(科学团队负责)

全部为种子繁殖

1.5 回归地点(共同)

土地权属为保护区内、离野生种群的距离8km,交通方便(便于参观、宣传与示范)、容易管理,浇水方便、安全能够保障,有足够的扩张空间。

2 回归定植和后期管护(共同)

定植坑和土壤改良;回归苗木上标签;编制定植图;建立回归苗木管理档案:苗木生长记录档案;栽培管理档案;物候观测记录表;开花及采摘种子记录;在“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档案及物候观测培训;人工授粉及采摘。苗木营养生长跟踪,安全管理,2008年4月,回归定植德保苏铁506株,至2013年年底,存活485株,存活率为95.8%。 2011年,回归居群首次开花,有8株雄株开花,开花率为1.6%;2012年,有86株植株开花,开花率为17.9%,其中雌花19株,雌雄比为28.4%;2013年,开花植株达281株,开花率为57.4%,其中雌花为96株,雌雄比为51.9%;采种跟踪记录,2011年,回归居群首次开花;2012年,结籽1138颗,其中随机选取979颗种子进行播种,有534颗发芽,发芽率为59.3%;留在地里的种子也长出小苗10来株; 2013年,结籽22861颗,其中随机选取9481颗种子进行播种(一部分作种子人工繁育实验),育出小苗4800来株。苗圃建立与管理,为了做好德保苏铁回归的后续工作,2013年3月份,在黄连山保护区管理站里建了一个德保苏铁小苗圃,现育有2012年回归种群的种子育出的小苗500来株;2013年的种子育出小苗4800来株。

3 社会基础和团队合作(共同)

宣传,从2008年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德保苏铁保护项目在广西比较有知名度,对地方政府而言已经是一个知名的保护工作。资金支持,目前主要是国家林业局的专项资金支持和保护区日常工作资金支持,最近的资金支持:2013年争取到了1.FFI小额资助的项目“德保苏铁人工繁育实验”,“国家林业局2013年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 ”。组建项目协调组和合作伙伴:科学团队,深圳仙湖植物园/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作为科学团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以及指导后续的监测和管护。仙湖植物园,提供迁地种源,决策部门,从国家林业局和地方林业局对这个项目给予支持保证政策支持。保护区和社区:保护区的技术人员负责野外的实施工作,并且聘请社区的人员参与种植和管护工作。团队与合作伙伴人力资源:政府、研究机构、保护区、植物园、以及社区百姓都很理解、接受和支持工作,都知道德保苏铁回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上一篇:苹果树腐烂病防治药剂研究 下一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