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弯道的位置

时间:2022-10-18 12:40:12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想提醒国内企业的是,我们应该从自己的优势着手,找准弯道的位置,再考虑超车战略

我们距离新能源车还有多远?每年车展,这个问题都会变成一份份的调查报告,以各种不同比例的数字来提醒厂家,消费者在这件事上的话语权不容忽视。有意思的是,在每一份报告中,都会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推进新能源车首先是政府的职责,其次是厂商的任务。这就像“鸡和蛋”的故事,我们只能耐心等待那个“突破点”的到来。

在新能源车型上实现整体超越,是中国政府和汽车企业颇为期待的一件事。中国的实业在改革开放以来,陆续经历了从代工到制造,再到创新的阶段。在某些领域,比如服装和PC、电信,中国企业部分地实现了超越,至少是达到国际水平。

但在汽车领域,这个问题变得有些难以界定。中国汽车企业从开始介入市场,就面对着一个充分全球化的供应链,即使是采购,也能够攒出一辆新能源车。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的都是国际水平的产品。

不过,现实总是比梦想残酷。《汽车商业评论》曾采访一位业内专家,他的观点是,中国在新能源车上,特别是混合动力车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未缩小。原因是,我们需要同时理解传统汽车的结构构造以及新动力总成的构造,这等于是两倍的时间差距。

确实如此。技术上的跨越总是需要累积一定的经验值,这是时间决定不了的,无法短期内完成。从技术上超越,只能是事倍功半。但这里想提醒国内企业的是,我们应该从自己的优势着手,找准弯道的位置,再考虑超车战略。

中国的优势是什么?市场巨大,消费者愿意尝试新东西,政府资金支持最多,汽车制造商的传统车型包袱小。而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中国消费者或者说新兴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很低,特别是在根本没品牌可言的新能源车领域。

这并非揣测。如果我们去看看2008年以来的各种关于新能源品牌认知度的消费者调查的话,你会很惊讶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比亚迪已经稳居新能源车首位,丰田次之。最新的思纬市场咨询公司调查显示,奇瑞已经列第三位。

比如,在中国大陆的汽车消费者中,提到电动汽车技术,比亚迪总是被第一提及的品牌(21%)。而如果算上第一提及和其他提及的品牌,丰田汽车和比亚迪比例相当,都达到了35%。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分别达到24%和21%)在电动汽车领域同样有着较好的声誉,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群体。

在这份匆匆推出的报告中,思纬只拿到511个有效样本,但其结果却值得关注。报告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三分之二的私家车持有者(67%)表示自己对电动汽车技术有很好地认识和了解,而27%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仅仅对这项新的能源技术“稍有了解”。另一方面,对那些潜在购买者来说,他们几乎对电动汽车技术一无所知,仅有不超过十分之三的潜在汽车购买者(31%)表示对这项技术“非常或者比较了解”。

可在另外的一个问题中,消费者只愿意为电池动力的汽车支付很少的一笔额外费用。总体来看,中国的汽车拥有者愿意接受比他们现有汽车高4%的价格。他们觉得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车应该贵更多。这和政府的补贴正好相反,中国政府给混合动力补贴3000元,却给电动车补贴12万元。

其实,尽管政府鼓励从技术上突破新能源车的差距,但比亚迪们却用另一种方式,意外地取得优势地位。在市场中,品牌的认知度有时候会轻易转化为市场销售量。特别是当这些企业明白自己的位置后,它其实可以利用全球的其他细分市场电动车产品,以及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来形成新的制造企业。

即使调查报告提醒,比亚迪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产品上市后消费者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可未来10年内,谁担保比亚迪一定会卖自己的E6呢?

上一篇:东方服务东方 下一篇:未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