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

时间:2022-10-18 12:32:06

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29-02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道主义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拟阐述儒家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分析《白鹿原》中儒家文化代表朱先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阐述人道主义,再现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希望唤起人类心灵深处人性和人道的回归。

关键词:儒家文化;人道主义;回归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文艺思潮的表现形态都比较单纯,而进入新时期以来,文艺思潮及其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道主义的主题被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注人类,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对生活中平凡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对渭河平原中国农村五十年变迁的史诗般的描写,深刻展现了中国广大农村社会普通人的思想变化和冲突。作品中的朱先生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位真正的儒者,他以儒家文化为外衣,亲践人道主义的内涵。实以极其严肃冷峻的态度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作品中近乎神化的关中大儒朱先生,是作者的理想儒者,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隐含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尽管作者对儒家文化现代命运的把握存在矛盾和冲突,但透过作品的人物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在文学史上的复活。同时,通过作品中朱先生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实践者,也看到了作品背后作家深情的人道主义关怀。

一、儒家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色彩斑斓,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着重强调“仁义”和“道德”。几千年来,儒家文化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20世纪新儒学不但“仁义”之本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且更强调了道德的实践性,这是儒学发展到20世纪进行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调整。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爱人类,强调人性回归的人道主义主题也不断得到加强。前文已论述了什么是人道主义,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和人道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仁义”和“道德”,那么就出现了人道主义和儒家文化相进相生的局面。笔者认为人道主义是儒家文化的现代表现。处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道主义已成为全人类的主题,所以人道主义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实清醒地认识到了儒学的变化,敏锐地根据民族历史和当今社会的需要,塑造了白鹿村的精神领袖朱先生。朱先生和白嘉轩捍卫的封建道德影响了白鹿原上的几代人,如果说朱先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家和指导家的话,那么白嘉轩仅仅是这一思想与任务的执行者、实践者,真正主宰白鹿村的不是族长白嘉轩而是关中大儒朱先生,而朱先生和白嘉轩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确实有极大的感召力。这显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即使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儒家文化依旧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虽然儒家文化发展到今天会出现不同的变体,但这一本质不会改变,人道主义应时而出,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朱先生形象中的儒家文化意蕴显示人道主义的内涵

朱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儒学大师。儒家的为学讲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者”;为师讲究修身、正身,言传身教。这些理念在朱先生身上表现的非常充分。他自幼苦读,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赴省试成为头名举人,终生都有早读、午休的习惯,显然是把求学和做学问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至于为人师表,那更是不折不扣,在白鹿原上,朱先生扮演了一位学识渊博且言行举止都极富教化力和感染力的大儒形象。他在收弟子时,不管你有没有慧根,有没有资力,更不在乎你有没有作孽、犯过罪,他只看中来学者是不是真的求学问,学习努不努力,态度端不端正。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现代版的孔子,朱先生可谓是孔子复活,他极富学识,又极爱护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自己的学生怎样做人,怎么行事,亲践人道的内涵。

朱先生的个人修身和知人、交友原则都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孔子非常注重个人内心自律,提出圣人、君子、小人等不同的人格范畴。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义”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二十世纪的关中儒学的正统传人,朱先生把孔老夫子的直道而行发挥的淋漓尽致。朱先生本人也非常注重自律,他的每一件关涉政治道德的行为都不是来自朱先生自身之外的驱使,也并不是先圣遗训使然,而是出于内心的自律。在朱先生修理县志的全过程里,他没有任何的利益主义,都是为了记录历史,造福子孙。在经费最紧张的时刻也没有低声下气地向县长讨要钱财,而是通过自己的影响,节约开支,照常办公。这种舍利取义的修身准则不是一般的凡人所能做到的,而朱先生却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这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正义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敢于舍几为天下的牺牲精神,而这恰恰是人道主义的内涵所在。

儒家强调“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孔子的一整套交友知人理论是深刻的,只有真正的儒者才能将之统一。朱先生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受地域的影响,自成关学一派,而北方人都有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因此,对于关中的人们来说,交友的首要是尚义。而这种尚义的人生哲学放在朱先生的身上,作者就作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使之与传统儒学的交友理论一致了。在白鹿原中,能与朱先生称友的人数不多,江南友人的邀请可谓是盛情难却,朱先生欣然接受,但一去江南发现他们的平庸之后,当机立断,与之决裂,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先生的交友准则是“道同”。而知人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朱先生对黑蛙的教诲,他不因为黑娃的过去而贬低他,歧视他。朱先生以道同为本的知人交友原则,对他个人而言,确实是成功的,但对整个历史而言,他又不得不屈服现实,以至于后来自己的儿子要求被征去充军时,他不得不放出话向田福贤和县委书记求情“我的娃娃不当兵”。作者正是借助了这个角度说明了善良交友之道往往不溶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在随处都埋伏着危险、邪恶、倾轧、报复的社会当中,那一套固守陈规的交友方式绝对会被夭折。

三、作者刻画朱先生形象显示其人道主义情怀

“作为文学主题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将国家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痛苦和欢乐真实地再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时代画卷的长篇小说,反映时代精神,揭示时代精神,揭示作品中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不光是胜利的凯歌,也有人们的奋斗追求和探索,只有将那个时代的本质抓住,通过自己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它将会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精神。”[1]《白鹿原》是写历史的,作者通过《白鹿原》反映了以往五十年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史,充分再现那个时期的社会秩序和人的心理秩序变化所造成的人的各种精神历程,或者说是力争表现我们民族在那五十年的历史进程,追求一种历史的真实。《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显示了一个作家,一代人,甚至一个民族对文学的关注,对人类的关怀,也通过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唤醒埋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人性和人道。“我愈加相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既然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要成为真正的小说家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要获得创作的发展,首当依赖自己对这个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历史和现实广泛了解和理解的深刻程度。”[2]同时,作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要对社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人格修养以及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对作家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做到了,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同时又肩负起深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塑造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结语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3]《白鹿原》注重人道、人性化的主题方式使小说获得了成功,在这部小说中,当代人通过小说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所发生的故事,而且更应该意识到我们在现实中、生活中缺失的人道、人性的回归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更要看出一个作家深重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关怀。《白鹿原》必将以其沉重的历史感和独创的艺术风格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注释:

[1][2]雷达《实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40)(385)

[3]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作者简介:杨同仕,女,(1985.10―),汉,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论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 下一篇: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惜贷”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