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及民调工作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18 12:27:12

试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及民调工作发展思路

试论新时期民调工作的特点及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思路

中办、国办批转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两个《若干规定》,确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新时期如何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提供了法律保障,可以说,人民调解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把握这个发展机遇,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新时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还需正确分析民调工作现状,准确把握民调工作内涵,不断探索开展民调工作的新途径。

一、我区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各种观念深刻转变的今天,我区人民调解工作正面临着如下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各类矛盾纠纷的经济内容日益突出。一是因土地承包引发的纠纷日趋频繁。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万人口,近90的人口其生产生活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还十分强烈,加上各种原因造成部分山林、田土、水利资源权属不清,有些承包经营合同与法律法规相悖,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导致各类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纠纷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所有矛盾纠纷中占的比例较大;二是环境及生态问题逐渐呈现。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及生态问题不断受到群众的关注,因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三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经济主体问题的利益纠纷。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经济活动中的劳工、价格、市场、能源、污染和消费等问题都随时有可能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群众之间引发矛盾纠纷;四是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问题。如征地补偿金到位不及时导致部分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工程建设中部分工头克扣民工工资,引发的民工聚众闹事,有的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的法定程序和思想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体上访;五是农村换届选举和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所引发的派系争端。财产分割、相互交往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六是部分企业里军队转业干部、伤残复退人员因待遇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很容易激化为刑事案件或者,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部分人思想陈旧,缺乏道德观念,导致矛盾纠纷长期存在。由于一些旧的传统和不良习俗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彻底消除,与在新的政治经济下催生的科学文明进步观念形成新的力量对比,构成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一是法律规范与社会行为的不规则之间的矛盾,一部分人因为不懂法或故意利用法律的边缘特点,以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他人权益进行侵害和影响,如行为、地痞行为、损坏公物或他人财物等行为导致纠纷;二是道德约束与一部分人公德意识缺乏之间的矛盾。缺乏道德的行为往往在不违法的条件下对他人利益造成影响,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与部分人思想僵化保守导致的矛盾,大量的婚姻纠纷、家庭纠纷缘出于此。

(三)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导致的新型矛盾。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一些法律法规已在较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变化需要,有些法律法规所保障的公民权益与社会实践需要保护公民权益存在不对称性,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来调解矛盾纠纷,是对人民调解员的一个重大考验。

(四)思想认识和工作机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要求,致使矛盾纠纷调处无力。近年来,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虽然已逐步被各级领导所认识,下发了相关文件,开展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其它维稳机制的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出现了弱化的势头。一是认识有偏差。有的地方和领导对社会矛盾纠纷所产生的负面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调解机制不强。有的地方没有摆正人民调解工作位置,调解人员心中无目标,工作无压力,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小纠纷无人管,大纠纷不想管,致使小纠纷酿成大矛盾,大矛盾引发大事端。三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宣传不到位。群众认识有偏差,大事小事找主要领导,唯有一把手才能解决问题,主要领导不知所措,经常被矛盾纠纷所围绕。一些矛盾纠纷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解而升级恶化,因民事纠纷导致的治安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对社会稳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调解组织体系不完善,调解队伍素质不高,调解经费无保障,调解工作环境差。

二、做好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工作思路

加强和改进我区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具体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提高队伍素质,优化工作环境,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

(一)完善组织体系。一是要稳定和扩大村组调解工作队伍,要注重聘请有政治责任感、有一定政策法律水平和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国家离退休人员,充实调解工作队伍。二是要杜绝调解工作死角。在各企业、街道、机关和学校等单位建立调解组织,配强调解员,实现调解无空白、防患无死角。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队伍,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提高效率。

(二)提高队伍素质。一是要加大选拔力度。要通过公开公平科学的选拔途径,把社会各界中具备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一定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人民调解工作队伍中来。二是要强化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培训经费,采用区乡分级包干纳入财政

预算,落实好各级各部门经费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丰富培训内容,要针对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当前突出的问题,着力增强队伍的政治责任感,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的把握能力,熟练调解技巧,掌握调解规律。三是要采取适当形式,开辟多种渠道,让不适应调解工作的同志从岗位上退下来,将热心于调解工作的人才吸收到调解组织。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优化工作环境。一是要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人民调解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人民调解工作在党委政府全盘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对调解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稳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为人民调解工作排忧解难。二是要强化各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协作配合。人民法院要加大对调解工作的指导,积极支持合法有效的协议履行,维护调解协议的效力。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行使职能发挥职责的角度,用好行政执法权力,协调配合人民调解工作。三是要适当增加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级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思想理念,通过合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稳步、协调和高效开展。一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负有相应责任而在调解工作中不支持、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导致矛盾升级出现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追究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二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综合治理和三个文明考核范畴,将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坏,作为考察单位主要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贡献大、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各基层司法所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人民调解工作出谋划策,为基层政府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要严格人民调解程序。规范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协议在人民法院的认定率,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五)改进工作方法。各级调解组织要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涉法广泛化的特点,针对公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维权心愿越来越迫切的现状,改变传统做法,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调解成效。要变“遵循惯例调解”为主动出击调解,实行“苗头预测调处法”、“公证预防调处法”,掌握好调解工作主动权;要变“依据道德调解”为“德法结合调解”,实行“普法教育调处法”;要变“小调解”为“大调处”,实行“领导上阵调解法”、“整体联动调处法”,不断提高调解工作的实效性。

上一篇:现实工作预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