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设计中的装饰性

时间:2022-10-18 12:23:10

论建筑设计中的装饰性

摘要:建筑设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装饰艺术所给予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建筑设计中装饰的意义与功能、建筑装饰的手段以及欧式与中式建筑中的装饰性表现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装饰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 装饰性 欧式建筑 中式建筑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非常普遍的概念,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安生、休闲、工作的环境里,到处都充满着装饰的因素。装饰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装饰性、装饰手法和装饰表现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时代,远古人用猛兽的爪牙、羽毛、皮骨作装饰物以丰富生活并证明其权利、武力及勇敢,深蕴着原始生命意识。现如今装饰已应用于公共环境、日常生活系统、服饰、金属制品、玻璃、陶瓷、装饰雕塑、绘画、平面艺术设计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就从建筑设计这个领域来研究建筑设计中的装饰性。

一、 建筑装饰的意义与功能

1、建筑装饰的意义

建筑装饰是一个广泛、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都在建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除了在建筑的构造中得到保存之外,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筑的装饰中。建筑中的雕刻、纹饰、色彩、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得到显现。装饰是建筑设计的审美符号,它可以使人透过装饰本身,感受到建筑的精神因素。一座优秀的建筑物之所以使人震动,往往是通过装饰建筑的魅力展现出来的。像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头雕刻;中世纪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中富丽豪华的天顶、穹隆的装饰;中国宫廷建筑和园林中屋脊、长廊上富有象征的雕刻和色彩艳丽的彩绘,都体现出建筑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这一切都离不开装饰设计的作用。如果从建筑上抹去这些装饰造型和装饰物,建筑将会黯然失色,失去艺术的魅力。

2、建筑装饰的功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建筑中的装饰大多是非功能性的,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价值。在现代主义者的眼中,装饰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事实上,装饰对建筑而言,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始终没有摆脱装饰对建筑的影响,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把建筑同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装饰的因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装饰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功能。我们对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之解读,都不可能将装饰的因素排除在外,因为装饰与建筑的空间、构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步行街上的盲道,既是一种功能,也是一种装饰,它丰富了铺装的表现力。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既提供了构造上的功能,也是一种标准的装饰语汇。我们对功能的表达不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总要通过具体的材料、结构方式和加工手段使之成为可见的形式。

总的来说,建筑装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功能。自从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使用装饰的目的首先就是创造审美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这本身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功能。(2)调节功能。装饰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可以起到调整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作用。无论是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我们都充分发挥了装饰的这种功能,利用线脚、装饰性的构件调整和划分建筑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这些装饰,对材料和形式的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3)突出与强调功能。装饰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往往就构成了建筑中的“点睛”之笔,产生深刻的感染力。(4)符号与标志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人们之所以把建筑称为用石头和钢铁铸就的历史,就在于透过那些建筑和装饰,人们可以阅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阐释装饰的功能是恰当的,因为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代码,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代码而获得对建筑含义的把握。

二、建筑设计中装饰的手段

装饰是一种造型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又有着丰富的实现形式。考察装饰的历史,就不能不涉及实现这些装饰的手段。它们在内容与形式、材料与制作工艺等方面为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利用图案与纹饰形成装饰。纹饰作为装饰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审美意象只是其表层含义,而在更深层面上则包含和体现了他得以存在的历史地理背景、人文风俗、、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这类装饰多运用在古典建筑中,尤其是在神庙、教堂、陵墓和纪念性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其主题大多数与宗教有关。

2、利用建筑构件形成装饰。建筑构件中的线脚、门、窗等常常成为形成某种建筑类型或风格的关键因素,由于它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因而,是建筑形式中的基本成分,所谓建筑的“语言”、“词汇”指的正是这些内容,如以标准手段制作的五种柱式,以标准手法处理的门窗及山墙端部,还有用于这些构件上的标准类型的线脚。这些标准的构件和装饰可以成为某种建筑类型的符号,无论我们在哪个时代、哪种环境下对其进行“复制”,它们都能准确地传达出确定的历史含义。

3、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形成装饰。建筑材料是对一定环境中的建筑进行装饰,而建筑环境是通过建筑材料来表达环境的氛围和意境的。装饰材料的主要机能和目的在于表达装饰,表达最终的空间形象――即外部功用性。建筑装饰的美感来源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

三、欧式建筑中的装饰性

从整体上讲,欧式建筑华丽富贵,豁达沉稳,色彩张扬,对比鲜明,格调典雅 ;建筑群体分置匀称,井然有序;力求“建筑与人、自然共存”的设计理念,与周围景物协调呼应,相得益彰。造型上,个体建筑之间力求大同小异,即看似浑然而内处却变化多端。就单体建筑而言,虽具程式化设计倾向,但特色鲜明,个性强烈,装饰色彩浓郁,因而自成一体,形成欧式建筑风格。

1. 欧式建筑呈现雕刻化特征。西方人在造型方面,着眼点在于两度的平面与三度的形体,使其建筑具有雕刻化的特征。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被形式化了的石雕成为建筑装饰中的一分子。如广场中心、纪念碑墙壁、宫殿顶部等。

2. 欧式建筑环境中广泛运用壁画。欧式建筑中的壁画洒脱、精美、华丽且极富浪漫色彩。对外观造型以及建筑物内部起到了很好的装饰美化作用。如教堂建筑内外墙壁以及部分艺术画廊壁部等。

3. 欧式建筑中色彩装饰五彩斑斓。如用色上常把红、黄、紫、墨绿、橘红等颜色与古典建筑色彩混拼在一起,令人视觉上充满“理性”和“诗意”。有时也可人为地保留住建筑形体的“本色”部位。

4. 欧式建筑中对建筑自身结构与框架的优化装饰,以及对衬托性造型的添加与点缀装饰。如依附于建筑造型外表层的立体化系列设计,在屋顶、墙壁部位设置一些门窗之类的功能性建造物等。

5. 欧式建筑中对装饰性元素点、线、面、块的运用。点、线、面、块装饰性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整体造型之中,形成积木般的装饰效果。如陪衬性建筑对主体性建筑的美化与装饰。

以上装饰因素对欧式建筑形式与内容方面起到了极为丰富的作用。同时,也给建筑自身带来新的个性、活力与品味。总之,有什么样的装饰就有什么样的观念和情感表达。欧洲人就是利用并结合实际造型中的使用功能,精心、合理地打造出许多有“成就感”的装饰因素,给建筑造就出一个全新的、化“丑”为美的“新视空”。

四、中式建筑的装饰性

1. 中式建筑装饰图案具有象征性

象征性装饰在中国传统图形上曾被广泛运用,先后形成力量、权力、生命和吉祥四大主题。如最早的装饰符号起源于人类原始本能,人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将神秘不可知的自然现象,用象征性的纹样记录下来,如我国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端刻有清晰的斧子造型,象征男性和利器,这不仅因为“斧”和“祖”有某种表面性上的相类,还因为由他演变而来的农具(铲)、木工工具(斧、凿、锛)、兵器(斧)成为社会三大系统的支柱。

2. 中式建筑中广泛运用木雕刻

中式建筑中的雕刻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以及古典家具的装饰。其雕刻包括了砖雕、石雕、木雕。砖雕广泛用于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石雕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木雕主要用于民居的室内,通常用在民居的手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栏板、窗扇、栏杆等处,雕工讲究,是独有的艺术特色。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其雕饰部位都是与建筑本身的构件合二为一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建筑雕饰都集中在构件或建筑线条的相交之处及各个结合点上。

3. 中式建筑推崇轴线对称美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

4. 中式建筑中大量运用装饰彩画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我国古建筑直至演变到明清时代,在宫殿、庙宇、寺院、王府以及园林建造上,仍需进行油漆与彩画。现在最能代表古建筑的彩画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了。在故宫随处可见的清式彩画里,一般的宫殿房屋多使用“璇子彩画”,主要殿宇则用“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种彩画,而且也只在皇宫这样的地方能见到,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除宫殿彩画外,还有民居建筑、寺院、贵族府第等建筑上装饰的彩画。

就人类装饰实质而言,装饰并不是一种表面化的修饰和涂脂抹粉,它作为人类特有的艺术秉赋和才华来自人类心灵的强烈需要,是人类的艺术追求。诚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装饰’与‘得体’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远古人类的装饰是用于装饰自身的“纯装饰品”,无论是人工制的石珠还是兽牙、贝壳,其相同形状的重复,表面不施雕饰,自然质朴,而发明创造的石器工具通体光洁精巧、形状规则具有几何形体的简洁。这里所蕴含的“对称、均衡、秩序、韵律、简洁”原始抽象装饰的审美观,不都在现代主义建筑中体现了吗?崇尚简洁、不施装饰的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比较强烈。而从广义的设计看,装饰总是不断以各种简繁不等的新风格出现,从未从建筑中消失。远古的饰品不施雕饰,必以精细的加工、优良的材质来补偿,从而达到功能与审美相统一的目的。现代建筑造型简洁,虽然体面单调,而现代装饰材料如玻璃幕墙、不锈钢墙面、各种磨制精巧的石材,无不体现了时代装饰美的特征。巡视一下现代建筑杰作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大都会、朗香教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个个别出心裁、装饰手法不同凡响,这些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无―不体现了“机器美学”、“几何美学”、“结构美学”纯粹而高雅的装饰抽象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文忠. 建筑装饰的功能作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3(4):134-136

2、吴银辉. 建筑装饰的功能及设计要求J]. 四川建筑,2003(10):126-128

3、王葆华. 建筑装饰的中国风[J]. 新材料新装饰,2003(6):30-32

4、杨爱国.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J]. 四川文物,2001(8):111-113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一篇:自由的人处境中的人 下一篇:从“朗朗现象”看中国当代高雅音乐的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