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时间:2022-10-18 12:07:27

412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对412例采取以溶栓、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2~83个月。痊愈42例(10.2%),显著好转331例(80.3%),好转32例(7.8%),无效7例(1.7%),总有效率98.3%。并发症:肺栓塞8例(1.9%),出血9例(2.2%)。复发25例(6.1%)。结论 加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可提高疗效,有效预防并发症和复发。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溶解治疗;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和功能障碍。早期治疗方法多采用药物治疗,溶栓、抗凝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下肢DVT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以溶栓、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4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非手术治疗的412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或核素扫描确诊。年龄≤70岁,病程≤4周。其中,男185例,女227例,年龄21~70岁,平均41.7岁;病变位于左下肢380例,右下肢21例,双下肢11例;发病时间5 h~4周,平均16.8 d;中央型27例,周围型39例,混合型346例;住院时间4~29 d,平均17 d。

1.2 治疗方法 溶栓、抗凝疗法:412例患者均使用尿激酶经患肢足背浅静脉静滴溶栓,用量5×105 U/d,疗程7~10 d。接受抗凝治疗同时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用量0.01 ml/kg,1次/12 h。停用低分子肝素后,予华法林口服维持治疗至少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肿胀消失,疼痛缓改,活动后无不适,皮肤色泽接近正常,患肢肢围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彩超示深静脉完全再通;②显著好转:肿胀明显减退,皮肤色泽明显恢复,但活动后仍有下肢坠胀感,与健侧肢体对比大腿肢围≤3 cm,小腿≤2 cm;彩超示深静脉有血流信号,部分再通,局部有附壁血栓;③好转:肿胀及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与健侧肢体对比大腿肢围>3 cm,小腿>2 cm;彩超示深静脉主干无血流信号,侧支循环建立良好;④无效:肿胀及疼痛未减轻,肢围无变化。彩超示深静脉无血流信号,侧支循环建立差[1]。

2 结果

痊愈42例(10.2%),显著好转331例(80.3%),好转32例(7.8%),无效7例(1.7%),总有效率98.3%。并发症:肺栓塞8例(1.9%),出血9例(2.2%)。复发25例(6.1%)。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担心疾病能否医治、是否会截肢至残。因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下肢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和后果,潜在并发症的常见症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治疗,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及护士。

3.2 一般护理 早期应卧床休息1~2周,禁止按摩患肢,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2]。饮食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戒烟戒酒,注意下肢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凝固,加重血栓。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肢体肿胀等情况,下床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

3.3 溶栓、抗凝药物治疗的护理 给药时间、剂量及部位要准确。尿激酶最好在患肢输注,同时踝上扎止血带,以保证药物通过直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首先作用于血栓阻塞部位。其余药物不宜在患肢输注,最好选择在上肢输入,因上肢血流明显好于下肢,并可避免因输注液体而加重患肢水肿。低分子肝素一般选择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应避开腹部浅静脉,拔针后充分压迫针眼[3]。注意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按时、按量坚持服药。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4.1 肺栓塞 肺栓塞是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因血栓脱落所至,一旦发生将危及生命,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胸痛、咳嗽、咯血、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如出现上述症状,常提示有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使患者平卧,氧气吸入,心电监护、测BP、P、R、血氧饱和度,配合医生紧急静脉系统溶栓等抢救。

3.4.2 出血 出血可为内脏和皮肤黏膜出血。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咯血、呕血、便血,皮下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衄等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神智、瞳孔等情况,警惕脑出血的发生,防止患者意外摔伤,特别是头部的摔伤。治疗期间应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引起牙龈出血,发生牙龈出血用生理盐水进行含漱。出血严重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和使用拮抗药物。

4 讨论

肺栓塞在我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行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4],死亡率高。本组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早期肺栓塞,经立即抢救、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未发生死亡。

溶栓、抗凝药物的主要副反应是出血,治疗过程中护士不仅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还要掌握抗凝、溶栓的监测指标,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本组患者溶栓疗法选用尿激酶,尿激酶的主要监测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时应维持在正常的3~4倍;抗凝疗法选用低分子肝素,主要监测指标是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一般维持在正常的1.5~2.5倍;维持治疗一般用华法林至少6个月,PT是华法林治疗的监测指标,治疗时应将PT维持在正常的1.5~2.5倍为宜。本组1例患者出院后4个月发生脑出血死亡,该患者一直口服华法林但未进行正规凝血功能监测。其余8例患者主要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和血尿,分别采取减少药物用量、停药、对症处理等治疗后,出血停止。

下肢DVT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住院患者出院回家后仍然需要继续服药,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华法林的用量,以免剂量过大引起出血,剂量不够再次发生血栓。复发的25例患者,因为出院后没有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自行减量或自行停药而发生。

对于早期下肢DVT,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龚昆梅,肖乐,王昆华,等.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412例分析.中华全科医生杂志,2008,6(7):379.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6.

[3] 江秋虹,郑玉珍,陈珠妹.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280.

[4] 王东明,魏林.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 35.

上一篇:淡盐水+穴位疗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及护理 下一篇: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48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