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18 11:49:20

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提要]近年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实现经济腾飞,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产业集群有一个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直至衰亡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本文根据辽宁产业集群的特征和规律,以改革开放以后为节点,尝试判断出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关键词:生命周期;产业集群

辽宁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lslktzijjx-6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辽宁产业集群历程及现状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9日

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性特征及规律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是指产业集群从形成到衰亡的发展全过程。由于政策变化、产业发展、产业转移、技术和社会进步、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市场竞争等影响,产业集群必然存在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产业集群一般大致可分为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均衡阶段、换代阶段共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集群规模、专业分工程度、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等各个方面。

1、形成阶段。在集群形成阶段,集群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相关支撑机构均处于初建阶段。集群产业规模、区域范围、专业化分工程度都较小,集群的认知度很低,影响力仅限于本地区,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较弱,企业规模以小企业为主,但此时集群内部的总体结构开始形成,集群显现出来的发展速度较快,投资回报率较高。

2、成熟阶段。这个阶段集群规模、区域范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迅速扩大,集群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大量企业开始迁入,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集群的认知度、影响力逐步提高,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显现,集群内部的总体结构逐步完善,集群显现出来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投资回报率很高。集群的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以及与相关支持机构之间的协作更加默契密切,创新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发展逐渐完善,集群内产品会根据市场发展形成一定的行业标准。

3、均衡阶段。均衡阶段经过形成期、成熟期两个阶段的积累沉淀,集群内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完善,集群内企业数量很多,主要以大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链基本完整、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产业集群企业数量、专利数量、规模、产值、市场占有率、核心竞争力、投资回报率、认知程度和科技创新资源拥有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集群内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等方面的环境也趋于完善,内部企业产品的行业标准也已基本定型。

4、换代阶段。进入换代阶段集群规模开始缩小,集群内恶性竞争事件频繁、企业外迁现象严重,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大幅度下降。产业集群换代表现为集群内核心产业产品销售增长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降或停滞、生产率低、技术创新停滞、产品需求增长率下降较快,与集群相配套的硬件设施环境、区域创新环境也开始恶化,因而新进入企业不断减少,有大量企业退出集群,集群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二、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辽宁老工业基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到198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手段并存阶段,到1997年,辽宁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度。本文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之后为节点进行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之后,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比较迅速,随着南方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辽宁产业集群有些停滞不前了,但随着近些年中央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辽宁的集群式招商、依托集群的新城镇建设叫响全国。目前,辽宁的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2011年9月,普兰店被授予“中国西装名城”,此前,瓦房店被授予“轴承之都”、大石桥被授予“中国镁都”、兴城被授予“中国泳装名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辽宁最靓丽的名片。

1、形成阶段(1983~1997年)。198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发挥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港口城市群对外开放窗口优势和以沈阳为中心的工业城市群优势,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辽中南经济区”的设想。1986年《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把辽中南地区确定为全国19个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其范围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形成了辽中南经济区概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辽宁的对外开放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大连为龙头,以沈阳等中部城市群为腹地,以锦州为窗口,面向全省城乡的即“三点一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

2、成熟阶段(1998~2003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区也出现了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显现于九十年代,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产业布局形成的围绕国有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聚集的产业集群,以及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辽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发展的脚步较东部沿海各省放慢了许多。

3、均衡阶段(2004年至今)。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标志着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启动。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等措施以及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的建设,辽宁产业集群开始进入了全面振兴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期间,围绕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和以“五点一线”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建立起若干现代工业园和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各类特色和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重点培育90个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其中1,000亿元以上集群19个,500亿元到1,000亿元集群19个。预计到2015年,90个集群销售收入将超过47,000亿元。

三、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科技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进程、加大步伐、全面展开,早起建成的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加强。新建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稳步向前推进,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1、特色产业集群及各地集群主要分布情况。辽宁以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依托,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积极引导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如沈阳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连的“钻石港湾”和船舶制造业产业集群、抚顺的碳纤维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鞍山的锻造工业园和五金产业园产业集群、锦州的光伏产业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本溪的医药产业集群、丹东的环保产业集群,营口的光电和微电子产业集群、阜新的皮革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铁岭的改装车产业集群、朝阳的活性炭产业集群、盘锦的石油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葫芦岛的CBD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项目等。各地区集群主要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

2、发展规模开始稳步提升。2010年辽宁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有120个,约2.9万个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13,37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的集群数量为45个,销售收入额为10,689亿元,超过400亿元以上的集群8个。在总销售额中,装备制造业、冶金业、石化行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额占比为80.5%。

3、发展速度实现全面增长。丹东仪器仪表、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朝阳新能源电器及铁岭专用车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的年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超过100%。其中,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现有企业258户,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东方测控、奥龙、通博电器等龙头企业的射线仪和煤气表产品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和70%。阜新液压件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93户,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45户,实现销售收入30.85亿元,原料、生产、供销体系齐全,有省以上名牌10个。

四、辽宁产业集群SWOT分析

近些年,辽宁产业集群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石油化工、钢铁、装备制造三大基地及电子信息、汽车两个优势产业。辽宁沿海的丰富资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创新能力、产业规模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通过SWOT分析可以初步分析出辽宁产业集群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

1、优势分析。辽宁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十分有利,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10%,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居全国首位。同时,辽宁基础设施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省内铁路、公路密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省辖市高速公路连接。

2、劣势分析。首先,辽宁省产业集群大多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不掌握核心技术,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而且一些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模糊、重视不够,还没有树立起服务识,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其次,产业规模小,整合程度低。目前,辽宁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大概在100个左右,其中60%以上的产业集群规模不足百亿元,即使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也大多是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形成的“加总型”或“拼凑型”集群;最后,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由于体制机制创新、优惠政策等因素,辽宁中东部地区发展较快,经济总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经济仍处于低速运行状态,甚至部分地区还未摆脱贫困。而且集群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大城市,而其他城市较少且较为分散,一些大中企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的乡镇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

3、机会分析。2010年辽宁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鼓舞下,“摆脱困境、重振东北雄风”已成为东北三省各级政府的郑重承诺,这成为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组织资源。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对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技术改造等项目,使辽宁产业集群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威胁分析。辽宁集群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紧张,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用水、用电、用工、用地、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制约。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支持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比如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政策支持、服务支撑的规划也还不完全到位,技术、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各种中介机构不发达,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此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

辽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辽宁在经济转轨、体制转型、市场化建设中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集群化的步伐。“沈西工业走廊”和大连“两区一带”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初具规模。沿海经济带已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一批具有显著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十四个市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集群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辽宁省产业集群经历了形成期、成熟期、均衡期等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阶段也为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辽宁产业集群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企业缺乏创新技术,一些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等因素,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集群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分析出集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更好地发展辽宁产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学涛.基于生命周期的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服务支持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2].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发展研究——以政府和市场角度[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1.18.

[3]吴芷静.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16.

[4]阮平南,王晓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机理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8.4.

上一篇: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探析 下一篇:浅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