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缓解

时间:2022-10-18 08:07:25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缓解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儿童后来所面临的环境事件越熟悉,分离时的焦虑就越弱。约70%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幼儿园后看到亲人离去会感到不安、害怕,会哭闹。几天后,当他们适应了新环境,才能安心玩耍,等候亲人。约20%的宝宝刚入园时并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不安,且容易接受安慰,亲人来接时反而会回避。仅有10%的宝宝进入幼儿园时会哭闹反抗难以安抚。他们在亲人来接时会主动投入怀抱,但对亲人的又会有反抗表现而难以对付。

一、分离焦虑的原因

1. 环境巨变

幼儿刚进幼儿园,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见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难免会紧张、思念亲人。

2. 依恋家人

许多孩子入园时都会哭闹着不让亲人离开,并且与亲人分开后,他们会变得脆弱,孤独无助。

3. 自身个性

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幼儿比性格内向的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一些与家长有过分离经验的幼儿也能很快地度过分离焦虑。

二、分离焦虑中幼儿的心理表现

暴躁型的幼儿用简单的亲近方式和玩具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多顺应多满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喜欢老师,喜欢来幼儿园上学。

波动型的幼儿比较情绪化,容易被环境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这类宝宝在游戏活动中会经常打闹、争抢玩具等,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交往,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恋亲型幼儿常与父母长辈住在一起,从没离开过家人,很少与别人玩耍,自理能力较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这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

忧郁型幼儿性格内向、害羞,表现出一种极不安全感。这类宝宝往往依恋玩具、远离人群,教师要试着慢慢让他们摆脱焦虑感。

三、缓解分离焦虑的方法

1. 入园前,充分准备

家长应该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宝宝觉得幼儿园好玩。正式入园前,可以带宝宝去幼儿园玩几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消除宝宝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温馨、适宜的环境会使宝宝将注意力分散。教师应布置丰富多彩的教室环境和区域活动角,放置适合宝宝年龄特点和玩具、图书供宝宝阅读玩耍;开学前家访,熟悉宝宝及其生活环境,与家长沟通;介绍幼儿园生活,了解宝宝的性格特点、过敏史、饮食习惯等。

2. 入园后,关注宝宝

宝宝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会感到不安。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宝宝,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新生幼儿哭闹时,教师可以将幼儿亲切地搂入怀中,用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抚摸与拥抱让幼儿安定下来。教师还可以告诉幼儿:“老师就是幼儿园里的妈妈。”这样,能让幼儿觉得老师十分亲切。

3. 转移幼儿注意力

刚进园时,幼儿会显得特别无助和孤单。这时,教师可请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喜欢吃什么,会做什么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看熟悉的动画片,或者请他们去玩大型的玩具(滑滑梯等),这样既让他们暂时忘记哭闹,转移了他们想家、想妈妈的注意力,积极地投身于游戏之中,又帮助幼儿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增加了他们的活动量。有些幼儿在与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也会突然因想妈妈而哭,这时便会“感染”其他幼儿,于是一群孩子都开始“随声附和”。当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或预感时,首先应将这名幼儿单独调开来,然后再与他进行沟通并安抚他,当他情绪稳定后,再放他去与别的幼儿一起玩耍。

4. 爱护每个孩子

对于新入园的无法独立进食和睡眠的幼儿,让他们按时进餐、脱穿衣服,并在陌生的环境中睡眠,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在用餐期间,教师可以给幼儿喂饭,鼓励幼儿独立吃饭。对于挑食的幼儿,教师不要做强烈的要求,确实不想吃的就不做任何勉强。用餐后,教师要让幼儿靠在小椅子上休息,看看动画片,不要做剧烈运动。在午睡前,也应让幼儿统一上厕所小便。对于依恋型幼儿,教师要像妈妈一样陪伴他,轻轻抚摸,助其入眠。对恋物型幼儿,可让他搂着从家里带来的娃娃、奶瓶、枕巾等。家长在家也应不断训练、强化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会幼儿大小便自理,吃饭喝水自助。

5. 及时与家长沟通

许多家长担心宝宝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吃不饱、受人欺负等,无形中使自己也进入到焦虑状态。为此,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宝宝在园的情况。每天放学时,教师也要与家长当面沟通,让家长放心。

总之,教师只要提前准备,认真对待,悉心引导,就一定会使幼儿很快地度过分离焦虑期。

(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合作互动学习的全体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