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探讨

时间:2022-10-18 07:31:35

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应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种药物联合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指的是由于风湿性炎症反应而导致出现的心脏瓣膜损伤现象,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衰竭等。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时,病情会呈现迅速恶化的发展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本次研究对患有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种药物联合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4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2~68岁,平均547岁;患病时间8个月至6年,平均16年;治疗组患者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4~69岁,平均543岁;患病时间9个月至7年,平均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剂与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口服比索洛尔, 125 mg/次,1次/d,口服依那普利,5 mg/次,1次/d,口服螺内酯,20 mg/次,1次/d。对两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幅度进行对比。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脑钠肽检测值对应心功能改善幅度在Ⅱ级以,在静息的状态下心率不超过80次/min;有效: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在80次/min以上,但不足100次、脑钠肽检测值对应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但在Ⅱ级以下;无效:在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min,脑钠肽值没有变化、心功能没有改善[2]。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为:11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690%;治疗组患者经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为:16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905%。两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比索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可以使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对儿茶酚胺对心肌产生的毒性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使心肌氧耗量减少,使舒张期的顺应性得到改善;对心肌细胞膜上内环腺苷酸进行抑制,防止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量超标,对心室的重构起到抑制;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行抑制,使钠潴留现象减少,使心负荷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一种,主要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进行抑制,使小动脉扩张,使心脏后负荷降低,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和钠潴留量减少,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对左室的心肌重构进行有效逆转,但依那普利对醛同酮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也只是暂时性的,需要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螺内酯联合应用,才能使醛固酮水平长期降低,达到对心肌纤维化进行逆转的目的,使心室重构减轻,使病情恶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5(12):10941095.

[2]王静 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13):125126.

[3]管一平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心脏杂志,2011,23(15):625626.

上一篇:三种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 下一篇:浅析CCD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