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2022-10-18 05:52:56

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的问题和培养学生求解问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能力

VB程序设计是大多高校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校,VB也针对绝大多数院系开课。但由于课程比较枯燥难学,学生对程序设计畏惧、对程序设计思想不理解等诸多原因,导致VB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几年的VB基础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础必须打好

VB是一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机制的程序设计课程,为了以后能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两大特点,这样在后续学习中,学生才能合理地使用合适的对象和事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比如“一行内容在窗体左、右移动;移动两种方法:手动和自动,当自动时,文字闪烁显示”,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看清楚题意,看清题目的目的和要求,提示学生找出这个题目中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该对象该如何在窗口中体现,对对象的操作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要操作的对象是“一行内容”,可以用一个能够显示文本的控件实现,操作是“左、右移动”。然后运行程序,通过演示程序运行,让学生们找出驱动结果显示的事件是什么。结论是单击“手动”和“自动”按钮,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通过多个简单例题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象的含义和事件驱动的含义,并能在给出的题目中说出需要添加什么对象,用什么事件来驱动。掌握好了这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机制贯穿始终

VB语言内容繁多,层次性较差,采用“案例引入,上机实践,质疑解惑”的方式,学生即学即练,上手快,兴趣浓,有成就感。以VB的基础内容控件、控件属性、事件和方法为例。单个讲解的话很容易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其用途。教师应设计一个综合实例,实例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我以学生最经常接触的“登录界面”为例进行了讲解。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4所示:

本实例包含两个窗体,主要涉及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片等控件,通过本例可以详细讲解每个控件适合用在什么情况,以及相应属性、事件和方法的使用。由于此例学生经常遇到,所以可以很好地理解,便于掌握。控件外观属性如图1-4设置。

窗体一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按钮单击事件

Form1.Hide‘窗体一隐藏,hide方法的使用

Form2.Show ‘窗体二显示,shoe方法的使用

End Sub

窗体二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Command1.Enabled = False ‘按钮可编辑属性设置,

窗体刚

Command2.Enabled = False 加载时是不可编辑的

Picture1.Picture = LoadPicture(″e:\素材\002.bmp″)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文本框 接收输入事件

Command1.Enabled = True ‘此时按钮变为可编辑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icture1.Print ″用户″; Spc(2); Text1.Text; Spc(2); ″登录成功″

Command1.Enabled = False

Command2.Enable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Picture1.Cls

Text1.Text = ″″

Text2.Text = ″″

Text1.SetFocus ‘文本框获得焦点

End Sub

三、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

Gagné说过:“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教会人们思考,运用他们的理性,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VB的学习重点是程序设计,是用它来编程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单纯地靠讲解一些实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取的方法是给出初始创意,让学生给出扩展功能及相关功能的解决思路,最终能够转换为程序。仍以上例为例,让学生尽可能补充添加功能,并描述该用何方法,什么结构等等来实现,并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然后课堂上给予总结,上机让学生实现,并给予指导。上例可以添加的功能很多,如输入不能为空,如果为空给出错误提示(分支语句和Msgbox的应用);密码校验功能(分支语句实现);设置输入次数不能超过3次(循环语句实现)等等。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同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更多问题的处理解决能力,形成了程序设计思维。

对一个题目要求用几种方法来实现,以此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例如,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比较容易想到的是用For……Next循环语句实现。要求学生用Do While……Loop和Do……Loop While……来分别实现,学生就必须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语句执行特点、循环次数的控制和退出循环的方法等。这样既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了问题,也对这三种循环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求1到N之间所有奇数的和。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四、抓好上机实践环节

上机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关键,所以要严格要求。做法是严格上机制度,上机表现直接跟成绩挂钩。学生自主意识较差,如果不明确布置任务,他们就会浑水摸鱼,上机无事可做,所以每次必须要详细分配任务,并且任务要具备趣味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调动他们的上机主动性和自我发挥能力。并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帮助,耐心给学生指导,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上机课。

五、结语

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吝于花心思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拘于形式地用各种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C语言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下一篇:阐释――“等值”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