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

时间:2022-10-18 05:48: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是巩固党执政兴国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其中,进行深入的学习教育是前提;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感知、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付诸于实践是关键;构建有力的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是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践转化 制度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是巩固党执政兴国的基础,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强化学习和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当前应注重把握以下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新起点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它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其次要强化理论灌输,坚持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校、普通院校、中小学教育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知识的教育和灌输,注重宣传手段创新,充分运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同时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IP电视、移动电视等新渠道,强化宣传舆论的引导。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地回答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敢于应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正确引导学术争鸣。要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多样性,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摒弃思想文化糟粕。要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坚决与民族分裂势力和组织作斗争。

第三要区分层次和重点,讲求实效。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要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要重点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二要重点加强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三要重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四要重点加强对人民军队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成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五要重点加强其他社会群体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成为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力量。

凝聚智慧和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实践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最关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感知、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付诸于实践,而实践转化的过程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自身谋利益的过程,使广大人民群众既是转化过程的实践者,又是转化成果的受益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践转化活动才能深入持久。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焕然一新的党风、政风、行风。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进住房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在公共秩序、社会服务、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旅游出行、环境保护、网络文明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改善,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推动作用。

要坚持从实践活动抓起,积极组织开展旨在弘扬优秀思想道德、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节庆、纪念日礼仪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主题鲜明的文明创建活动,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境界。实时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广大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注意总结和发现实践转化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健全完善制度,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各项管理之中

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强制性。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转化为一定的制度形态,或在制度精神的指引和规约下,才能促进人们对它的认同,进而使人们逐步培养与发展出保证核心价值体系持久有效的合适的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不仅要靠学习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来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各项制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全面落实。

要用法律的权威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只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能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才能使其主流价值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持续性。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

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应尽之责,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等手段,对实践转化中的主要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制度对思想道德生活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思想道德高尚的行为,还要着力惩戒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形成推进实践转化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有力推进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长期抓、反复抓。党政各级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此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结合改革建设的具体实际扎实推进。有关部门、有关方面要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切实履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能。要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层层落实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不断引向深入。(作者为江苏油田建设处党委书记)

上一篇: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下一篇: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生成路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