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地:冲破阴霾

时间:2022-10-18 05:45:29

“面对今年低迷的市场,有的企业选择了冬眠,但冬眠不是休眠,而是养精蓄锐,苦练内功,唯有这样,阴霾散开之后才能厚积薄发。”杭州行地集团董事长陈永兴的话语铿锵有力。

今日的阴霾恍如昨日的光景,行地集团组建于2006年10月,前身为杭挂机电有限公司,始创于1958年建厂的杭州挂车总厂。

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有关限制农用挂车使用的政策影响下,农用挂车的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冰点期,市场严重滑坡。以农用挂车为主导业务的行地集团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员工的工资福利不能发放,生产的挂车卖不出去。

人是被逼出来的,企业亦是。行地集团在陷入冰点之后选择向百货汽车、特种车、专用车、电机产业多面发展,如今实现年销售额近20亿元,拥有十多家控股公司,成功冲破阴霾,实现了从单一机械生产向现代化大型企业的成功转型。

技术与新生

“认准方向抓紧技术创新,只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突围困境”彼时的行地集团寻找到的新方向是特种汽车与专用汽,主要生产环卫车,半挂车,影视文化车……

技术创新是为了让专用车与特种车走差异化“高端路线”,行地生产的环卫特种车的驾驶室一改传统的简陋,皮质的靠椅舒适而美观,与同类进口产品比较,性价比占优。

行地的技术创新不仅在美观上做文章,今年3月工程师郑李亮与团队自行研制的8T后装式压缩垃圾车于5月份正式下线。该产品在电器系统中应用了防误操作互锁功能,确保安全,通过新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将一次工作循环时间与推板推出时间大幅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客户的垃圾处理效率。新产品不仅有力支撑了目前中汽公司的产品结构,更对提升产品品牌,做精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地集团技术创新除了“拔节”既有产品,还推崇“无中生有”,智能化水果分检机生逢此时。

行地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制出运用“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实现机器自动对农产品的重量、大小、果形、颜色、果面缺陷等多指标进行智能化实时检测,并自动分级。

该项创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精度与分级速度,增加商品附加值,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彻底突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

凝心与聚力

“做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1985年陈永兴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挂车厂成为一名技术员,他在厂里跑过营销、坐过办公室、管过仓库,多个岗位的辗转让他深知员工对企业的期待和情感。

“员工有话想和我当面说,给我发个短信就可以,我一定会挤出时间。”这样开放的氛围让陈永兴知晓基层员工的工作困惑,更能为企业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

董事长一对一辐射面太小,行地集团按季度举办员工与董事长沟通交流会。2008年陈永兴以教练者辅导者的身份,与员工进行开放式的互动交流对工作业务进行探讨和辅导,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激发日益增多的80后员工的工作兴趣,行地集团玩起了“花样”,今年10月10日一场严抓产品质量的“捉虫子活动”展开,活动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励全体员工提报质量问题。

捉“虫子”赚积分,员工常为“虫子”多少“争”的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20天活动结束,仅汽车事业部就捉了 1700条“产品质量虫”,其中前后道工序装配质量问题发现981项,得到控制的有898项,受控率达91.5%,配套件处理率达100%,完成率达79.3%,技术问题处理率也在76%以上。

“知道员工的想法,打通交流的渠道,营造好的氛围才可以凝心聚力。”陈永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1年3月11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揭晓“我的企业我的家――寻找浙江最具幸福感的企业”为主题的浙江省最佳雇主系列评选活动,陈永兴荣获第五届浙江省“伯乐奖”。

“成功的转型已经是过去的成绩,在今年经济大势之下,消费市场受到很大影响,集团对市场的变动敏感性不强,能高瞻远瞩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短缺。”这都是陈永兴的隐忧。

对于未来之路,行地选择宽厚结合。百货汽车的发展增加厚度而不增加宽度,做好区域市场的特色产品;集团未来主抓特种车与专用车,极力“拉宽”产业影响力。

“我们的专用车、特种车将做到中国首位,这是所有行地人的目标。”陈永兴面对未来信心十足。

上一篇:持续变革成长更“美的”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警惕超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