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英在“民心相通”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8 05:24:49

民族精英在“民心相通”建设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民心相通”是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战略重点部署之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即,做好“民心相通”是取得“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功的基础,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蒙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经贸合作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建设规划和合作协议,蒙古国对外贸易额的90%依赖于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2015年中蒙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周是近年来中蒙两国参与范围最广、活动层次最高、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中蒙文化交流也拉开了序幕。虽然如此,受特定历史渊源、现阶段蒙古国国内外各种复杂势力影响,以及边贸初期阶段缺乏法律法规规范出现恶劣欺诈行为导致的后遗症等因素的影响,蒙古国普通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不够了解,甚至有很多误解,导致中蒙两国民间层面的交流还存在着不信任、猜疑和恐惧等“民心欠通”现象。这些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需要亟待解决和克服的难点问题。

促进“民心相通”有多种方式。蒙古国文化精英在蒙古国及中蒙民间文化交流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探讨并很好地发挥蒙古国文化精英影响力在蒙古国社会及中蒙两国交流中的作用,不失为增进“民心相通”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蒙古国精英阶层在蒙古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及其形成原因

关注过蒙古国文化的人们都知道蒙古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策・达木丁苏荣,蒙古国荣誉运动员、国际著名相扑选手朝青龙和蒙古国呼麦家巴・敖德苏荣,这3位蒙古国学界、体育界和文化界的精英人物。在这3个案例人物中,策・达木丁苏荣是老一辈精英的代表,他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蒙古国文字改革的首要人物。他修改普及了西里尔蒙古文字,蒙古文字的简单易学使蒙古国成为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学术著作通过翻译传播到了中国,成为中国了解蒙古国的窗口。朝青龙成为蒙古国体育精英源于他在日本的相扑留学项目。他在22岁时晋升为职业相扑中级别最高的“横纲”,成为日本相扑史上第68位横纲,夺得过25次最高优秀奖,是日本职业相扑运动员中最成功“横纲”。他的成就激励了更多有资质的年轻运动员前往日本从事相扑运动,同时也引发了蒙古国百姓对蒙古国选手在赛场表现的极大关注。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蒙古国相扑选手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提高了蒙古国在日本的知名度,而且使蒙古国人在日本社会更有自信心,同时使蒙古人更多地了解和向往日本国,也让日本人更愿意了解蒙古国。巴・敖都苏荣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蒙古国文艺界精英,他以呼麦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不仅师传内蒙古著名歌唱家呼格吉勒图,还走出国门与中国呼麦教育先行者特木乐合作,开设了中国第一所专门传授呼麦技艺的民办学校“敖都苏荣呼麦学校”,同时在中国各地巡回举办“呼麦大篷车巡讲课堂”活动,不仅为两国同源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而且使呼麦走出草原,走进音乐殿堂,让更多人认知和了解呼麦艺术,增进了两国的民间沟通,深化了两国人文交流,加深了彼此友谊。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蒙古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民意基础,是蒙古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是蒙古国向世界展现软实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对蒙古国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对蒙古文化的传播、蒙古人自信心的提高以及蒙古国在世界知名度的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传播能力,增进了蒙古国民众对国外民情和民风的了解和向往,从而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文学、体育、音乐等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载体。因此,其所产生的文化界精英也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较为熟悉并且崇拜的群体,因而他们的出现会在民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文化精英产生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可表现为影响力的直接效应和内在效应。从上述3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文化精英创作的文化艺术品不仅本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民间交流中也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文化精英影响力表现出的内在效应。在我们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发挥文化精英影响力的作用,对增进国家之间民间交流和“民心相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一般意义看,文化精英群体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领域的基础和高度,代表一个国家对周围国家所产生认同的深度和广度,是在民间交流中一种可以调控或改变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力量。这种文化精英影响力的国家特质和民间心理与行为力量形成的原因是多重的。如文化产品的创造力、感染力、精英表现力和传播能力、受众对文化精英崇敬的心理,以及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的表达,等等。除此以外,蒙古国的基本国情因素也值得高度重视。一是由于蒙古国人口规模小,人才匮乏,文字普及晚,佛教经典曾是人们崇尚的物品,喇嘛、高僧是当时的文化精英。他们在当时信奉佛教的人民心中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使佛教文化界精英和学界精英成为蒙古民族精英阶层代表,在蒙古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二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以家庭榛本的社会生活单元,在气候变化强烈、贫瘠的草原上,人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四季迁徙时,需要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身强力壮,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蒙古人的力量崇拜情节,决定了对体育界精英的崇拜;三是蒙古人的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差、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通常以蒙古包作为生产生活单位,两三户组成“萨哈勒特”(蒙古语近邻之意)进行互助。举行仪式时偶尔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吟诗是最大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的主角成为蒙古人崇拜的对象,决定了文艺界精英在蒙古社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四是蒙古族是跨境民族,内蒙古的蒙古族与蒙古国的蒙古人有相同的语言、共通的民族情感、相似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的信仰,共通的民族情感和跨境同一文化形态使蒙古文化界精英对中蒙两国人文交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发挥文化精英促进“民心相通”作用的几点启示

上一篇:浅谈校园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驱动作... 下一篇:新形势下做好煤矿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