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姑姑状告花甲养女

时间:2022-10-18 04:38:37

2002年9月29日,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禾滩法庭公开审理84岁的杨老太状告60岁亲侄女杨某不尽赡养义务案,前来旁听者达1800余人。坐在原告席上的杨老太眼圈发红,用手不停地抹着泪水,她面对着曾收养18年的亲侄女,诉说着养女不赡养养母的悲惨生活……

姑姑收侄为养女

1933年,杨老太嫁给洞坪乡广溪村吴某为妻。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唯一遗憾的是她未能给丈夫生个儿子。1936年,杨老太的哥哥在其女儿杨某出生刚满八个月时,便因病撒手人寰。杨某母亲因不堪生活的贫困和劳累的艰辛,就抛下不满一岁的儿女而远走异乡改嫁他人。看到被遗弃可怜的杨某无人照顾,作为姑姑的杨老太,便与丈夫商量,把杨某抱回了自己的家,决定收她为养女。从此,杨老太夫妇把杨某视为自己的亲身女儿来疼爱。斗转星移,转眼间,杨某便出落成一位十八岁的大姑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因杨某朴素勤劳,在她刚十八岁那年,上门说媒的人便络绎不绝,但杨某早就相中了邻村的姚某。1954年杨某与姚某结婚,因惦念杨老太两老口,婚后不久,她和丈夫回到杨老太夫妇身边共同生活。

养女再婚忘了娘

杨某和姚某结婚的头几年,双方感情很好,对养父养母也很孝敬。随着子女的增多和家庭困境的出现,杨某和丈夫经常发生矛盾。1979年,因矛盾激化,便协商离了婚。离婚不久,杨某带着小女儿离开了养父养母嫁给邻乡的王某为妻。因王某脾气暴躁,不喜欢杨某经常回家探望二老,后来,杨某自己也不想去看二老了,对养父养母的生活不再问津。1981年,杨老太的丈夫去世,杨某也未尽一个养女的应尽之责,既未料理丧事,也未出一分丧葬费。反而,丧事过后,杨某还把自己的三个小孩送到杨老太那里要她照顾。1995年,杨某因忍受不了王某的性格,又重新回到前夫身边与其生活。杨老太此时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为了老有所养,杨老太将自己的山林田土交由姚某和杨某管理耕种,姚杨夫妇负责供给其粮食、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杨某这时已变得十分苛刻和吝啬,时常克扣供给养母的生活必需品,使得杨老太生活没着落,经常饱一吨饿一顿,即使她生病了,杨某也不管她。有次杨老太实在想吃水果,便拿了一个苹果吃,被杨某发现,一巴掌打掉一颗门牙。1998年12月,八十高龄的杨老太为有个照顾,只好与前夫之弟彭某登记结婚,将自己的山林田土交由彭某管理、耕种。

养母一怒上公堂

杨老太虽与彭某结婚,两人虽有个伴,但生活也没有完全得到保障,而杨某对杨老太的生活起居和病痛仍是不闻不问。杨老太想起对杨某的艰苦养育竟换来如此报应,心中忿忿难平。2002年7月,杨老太在别人的帮助下,一纸诉状将养女杨某告上法庭,要求杨某履行赡养义务,每月给付其生活费300元。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受理杨老太的后,第二天就向杨某送达状副本。面对养母的,杨某无言对答,未向法院递交答辩状。在开庭审理中,杨某虽然承认杨老太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亦未愿承担任何赡养费用。

法院认为,杨老太与杨某原为姑侄女,自杨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杨老太已收杨某收为养女,并将其抚养至十八岁,因此双方已形成养母女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但杨老太要求杨某每月给付生活费300元的诉讼请求偏高,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和杨某的实际履行能力不符。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杨某每月付给杨老太赡养费50元直到其死亡止。宣判后,杨某表示不上诉,此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上一篇:国旗 永远在我心中飘 下一篇:苦难的命运顽强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