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引发的版权平衡思考

时间:2022-10-18 03:45:06

一则小故事引发的版权平衡思考

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

从前有个农民,他有17头牛。临终前,他嘱咐把牛分给三个儿子。他说:“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1/3,小儿子分1/9,但是不许把牛杀死或者卖掉。”三个儿子没有办法分,因为谁也不愿意少分或者不分,也因此产生了不可调解矛盾。

网络时代的来临,海量的作品应运而生,纷繁复杂的权利关系随之而来。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能够在尊重创作人权利的前提下,使得这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全球网络化时代,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其中诸如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时代的新宠儿更是应运而生。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上述权利冲突长期悬而未解,已经成为阻碍、延缓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上述故事中,如果将牛视为权利,三个儿子分别代指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那么上述案例体现的就是如何分配权利的问题。显然,作为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是裁决该权利分配关系的最好的准则,而著作权法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权利分配者的角色。

在这样一个权利多极化的格局中,使用者往往并不是版权所有人,他们并不是主张分享版权所有人的权利,而是主张使用者作为社会主体应具有合乎法律规范的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利。而传播者想要获得既得利益,也必须得到原权利人的明确授权才能够将作品传播。著作权法在此权利关系中的作用就是如何在严守规则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正因为这样,版权理论才面临兼顾三者利益的“版权平衡”问题。

基于以上,就立法而言,作为国内著作权法或者国际条约的立法者,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方面,通过保障作品创作者在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利,激励创作者保持创作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推出新作品;另一方面,通过对版权人的权利限制来维护社会公众共享知识与信息的权利,促进智力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这样就基本上达到了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在垄断与分享之间创造并维持一种平衡,使各种冲突因素处于和谐状态,使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权利和私有权利的平衡程度,也是衡量一个版权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

就司法而言,作为著作权法的适用者――司法机关,享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裁量权,但只要能掌握著作权法的立法本意,从版权平衡理论出发,就可以作出公正的判决。针对以上案例,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显然不能实现遗嘱人的最终目的。因此,司法机关作出以下判决:将版权法本身设定为“一头牛”,这样就是18头牛了。大儿子分得1/2,9头;二儿子分得1/3,6头;小儿子分得1/9,2头。三个人共分去17头,剩下的就只有“版权法”这1头牛了。最终版权法仍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恪守自己的平衡,坚守自己的阵地。12010

上一篇:图书馆学语言的严谨与浪漫 下一篇:泡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