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8 02:59:33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业(也称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昭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昭通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昭通境内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纵观昭通,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市就有58种,但在丰富众多的旅游资源种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古迹建筑类为主体特征:古驿道、摩崖字画、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

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瀑布旅游资源区、豆沙关旅游资源区、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金沙江旅游资源区。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5个。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28.25万人,同比增长24.05%。其中海外游客568人,同比增长257.23%;国内旅游者达428.19万人,同比增长24.05%。旅游业总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42万元,同比增长438.51%;国内旅游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1.23%。

二、昭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昭通旅游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像云南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大理、丽江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可达性差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昭通交通条件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省内各旅游热线相比仍显滞后,公路等级低,路窄崎岖易堵滞。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达1614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457公里,占2.8%;省道1602公里,占9.9%;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36公里,占0.8%;二级公路917公里,占5.7%。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昭通的灵山秀水“养在深闺人未识”,导致大量奇观闲置,再有交通管理不力,交通收费运营秩序混乱,极大影响了旅游地形象和可进入性。可以说交通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昭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

(二)软、硬件设施差

由于长期通达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昭通旅游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虽然近年来在景区景点的开发、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导游的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全市只有三星级宾馆一家,各大景区景点还处于建设中,直接制约昭通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差

昭通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服务质量不容乐观。昭通市旅游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是总量不足,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昭通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主要旅游景点人才相对集中,但小的景区人员较少。二是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三是培训工作滞后。目前,全市11个县区仅有6个县、区成立旅游管理机构,5个县的旅游管理职能挂靠其它部门。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的情况。

(四)旅游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仅20万元,2005年增至25万元。这对于一个旅游业刚刚起步、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地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旅游产业投入低,就形不成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形不成大的旅游市场,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就跟不上,这样会严重制约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旅游宣传营销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昭通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但昭通旅游产业没有体现出其特色,文化内涵也不够丰富,这主要跟旅游营销手段不科学有关。昭通要抓住区域整体营销和地方营销两个平台,区域整体营销平台,要借助云南省区市场营销联盟,打造一个旅游节庆活动。地方营销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方营销平台,如通过旅游宣传画册积极向外介绍昭通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建立昭通旅游网站,为昭通旅游宣传促销搭建起现代化的工作平台,认真抓好节庆宣传,办好具有各自特色和品牌的旅游节分会场活动,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云南旅游连接川渝经济区的桥梁等,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昭通地区经典旅游景点的建设

昭通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总布局是: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二个旅游接待中心、三个旅游功能区、配套建设三条旅游线、开发七个特色旅游产品。其中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是指昭鲁坝区;二个旅游接待中心:水富、威信。三个旅游功能区是指大山包生态旅游区、大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探秘旅游区;三条旅游线是指Ⅰ、昆明――曲靖―鲁甸―昭阳―大关―盐津―水富―宜宾,Ⅱ、昆明―鲁甸―昭阳―彝良―镇雄――威信―泸州―宜宾,Ⅲ、昆明―巧家―永善―绥江―水富―宜宾;七项特色旅游产品。一是扎西会议会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二是豆沙关五尺道、袁滋摩崖、人悬棺历史文化探秘产品;三是黄连河瀑布、小草坝山水、铜锣坝原始森林、大峡谷温泉为依托的休闲避暑度假产品;四是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五是大龙洞和景风水上乐园、金沙江及洒渔河漂流为依托的水上娱乐产品;六是伊斯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和龙氏宗祠历史文化开发;七是以天麻、苦丁茶、苹果、地毯、手工刺绣为代表的旅游购物产品。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立体化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筑区域大通道,修建与重庆、成都、昆明等大都市相连通的高速公路与铁路。航运方面要加快水富港口、绥江港口建设,加大水路通航运力及水上旅游项目的开放建设。作为接轨国际市场的便捷通道,空运是昭通今后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必要之路。加强旅游中心城市、主要景区星级宾馆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适应散客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针对自驾车旅游市场需求,在适当的区域兴建一批汽车旅馆。形成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旅游区(点)住宿接待设施、青年自助宾馆、旅游家庭宾馆和城镇社会旅馆等多种形式互补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培育大型高档知名饭店企业,引进国际高级酒店管理集团,提高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塑造昭通旅游形象

鉴于目前昭通旅游知名度不高的情况,政府应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塑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比如目前昭通对旅游产业的形象定位是:“磅礴乌蒙,神奇昭通”,那么就要在磅礴和神奇上下功夫,然后借助网络、媒体、电视等宣传平台进行宣传。同时要整合区域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宣传促销,建立健全政府扶持、企业自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联合旅游促销机制。要紧紧围绕“大千昭通,山水灵动”这个形象定位,采取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强大的连续刺激效应,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促使昭通旅游业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由于昭通从事旅游管理与经营基本都是非专业人士,尤其星级酒店对职业管理人员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现有的职业管理人数非常有限。所以地方要大力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是要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主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来提高职业管理水平。二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比如通过与地方高校昭通学院联合培养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的人才,一方面提升昭通整体的旅游从业者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三是引进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四是成立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的监督机构。要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不断提高导游业务水平。

(五)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要处理好昭通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昭通大量未开发的生态资源是昭通地区开发旅游业的法宝,只有加强保护,才能增值,只有增值,旅游资源才能持续开发利用。因此,昭通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开发利用是一个有机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全国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做到保护、增值和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管理学院)

上一篇: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旅游景区价格上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