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财富如水应和他人分享

时间:2022-10-18 01:04:33

陈光标:财富如水应和他人分享

他这样看待财富: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他这样面对得失:有得就会有失。舍弃,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痛苦,但是,不会舍弃,想拥有一切,最终将一无所有。

他,就是“中国首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光标。

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江苏企业家陈光标就赶到了都江堰。20多个日夜,他亲自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了208个遇难孩子的遗体。他在绵阳遇到总理,总理紧握他的手,表示“致敬”。他回答:“国家遇到了危难,是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时候了。”

陈光标连“南京首富”都算不上,但去年他捐出了1.8亿元,名列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被称为中国“首善”,他说:“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

温总理握手表示“致敬”

5月12日下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正在武汉主持公司董事会。地震发生后,董事会被改成了抗震救灾研讨会。陈光标要求正在江苏、安徽等地的60台工程机械马上开赴灾区。为了路上畅通无阻,这支外省民间救援队自发在每辆车上都挂上“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专用车”的条幅,第一个赶进灾区。

5月13日下午3时,陈光标带着200万现金支票先行赶到成都,迅速和朋友一起驱车前往都江堰。一路上,他们不断遇到受灾群众,陈光标拿出25万元给每一个受灾群众发现金,少则百元多则上千,“这点钱能让他们买吃的喝的。”

5月14日下午3时,陈光标的60台工程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抵达四川灾区。这支精于建筑拆迁的救援队,一共救出131位幸存者,背出6000多具遗体。陈光标个人,则亲自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了208个遇难孩子的遗体。

“有一个穿着花格子衣服的小姑娘,刚营救出来的时候,还能清楚和我讲话,但放在担架上两三个小时内眼睁睁就死了。我呆呆坐在那儿,当时下着蒙蒙细雨,一个人憋得难受,就哭了──我的童年,兄妹5人,在困难时期不幸活活饿死了2个。”

另一个名叫龚婷婷的北川中学女生也让陈光标难过。5月15日,已经3天没有合眼的陈光标心急如焚,拿着高音喇叭对每一处可能有幸存者的废墟呼喊,很快就发现了被深埋60个小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龚婷婷,“我背起她,走在瓦砾之上,体力不支,脚步打滑,差点摔倒。背上的女孩向我的领口哇哇吐血不止。起初她还能说话,后来就不讲话了。”

5月23日清晨5时,陈光标从成都市赶往绵阳发放收音机,上午9时许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陈光标见到了前往九洲帐篷学校看望恢复上课师生们的总理。“你叫陈光标吗?我早就听说过你,我知道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企业家不但要有经营的理念,还要有爱心,有灵魂。谢谢你们!”总理紧紧握着陈光标的手,一字一句深深温暖了陈光标的心。

陈光标对总理说:“国家遇到了危难,是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时候了。帮助灾区人民,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0岁男孩卖凉水攒学费

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苏皖交界的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一户普通农家。当年,陈家极度贫穷,一家五口挤在一个茅草棚里度日。就在陈光标两岁时,他的哥哥、姐姐先后饿死。这样的经历,让陈光标从小就对饥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告别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

10岁那年的暑假,父母没办法再为上到小学三年级的陈光标借到学费,狠下心来让儿子辍学。为此,倔强的小光标郑重其事地和父母谈了一次话,“如果我能在暑假赚够自己的学费,你们就让我上学好吗?”父母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10岁的陈光标开始了“靠双手改变命运”的第一次尝试。在那个暑假里,他每天都用扁担担上两个小桶,到距离集镇两公里的土井中打出清凉的井水,挑到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喽!”小光标一天卖水五六十斤,两个月下来赚了差不多五元钱。开学时,他很自豪地交了1.8元书本费。回到家,母亲告诉他,邻居家孩子因没钱上学正在哭呢。陈光标下午就去学校帮忙交了钱。邻居非常感动,半年积攒了一布袋硬币要还给陈光标,却被他礼貌地拒绝了。“小伙伴的妈妈知道后,拉着我的手流下了眼泪,一个劲地和我说谢谢。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自豪。”陈光标回忆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许下心愿:如果自己今后有了钱,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

打那以后,陈光标开始不断找寻赚钱的路径,他经商的才干也开始一步步显露。13岁那年暑假,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到十多公里外的安徽卖冰棒,每天能赚五六元钱。除了卖水,陈光标又用板车在村里收粮食,拉到集镇上出卖赚差价,一天能赚300多元。到17岁那年的暑假,陈光标已经攒下了2万多元,成为全乡唯一的“万元户”。

“父母常教育我,吃亏是福,每次要饭的路过家门,父母总要请他们进来一起吃,后来连要饭的也不好意思来了,因为我们家那时并没有多余的口粮。”陈光标笑言,他小时候很讨厌蚊虫,母亲告诉他,青蛙会帮他吃蚊虫的,于是每次看到小伙伴叉青蛙,他都会冲上去制止,“这是母亲教我的又一个道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陈光标说,在不断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获得了更大的快乐。1998年,陈光标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当年净赚20万元,他从中拿出3万元资助了一名重病孩子。如今,他创办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向社会捐赠款物平均超过1个亿。

为省钱在公厕刷牙洗脸

在做生意的同时,陈光标始终没有荒废学业,只要闲下来,他就会用功学习。198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端着铁饭碗,陈光标却并不安于现状,他要自己创业。

26岁那年,凭着对家用治疗仪的敏感,陈光标用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请来专家对一款耳穴疾病探测仪进行改进,研制出一款安装有显示器的“跨世纪家庭CT”,并获得国家专利。“创业最初,穷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早上花两角钱在南京老新街口百货旁的公厕刷牙洗脸,晚上就露宿在金陵饭店旁邮电局的走廊上。”陈光标回忆,那时正值盛夏,他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新街口为路人检测身体,每人收两元检测费,局面打开后,一天能赚百余元,两个多月后,赚到万余元!陈光标开始租房生产销售“家庭CT”,并在1997年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2002年,陈光标偶然得知:为配合2004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另建新馆。陈光标成立了黄埔拆迁公司,经过招投标,拿下了老展览馆拆迁工程。当时政府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月内拆除、以工抵料(政府不出钱,拆下来的东西归施工方)。结果,陈光标一接手才知道:破旧的老展览馆简直就是一座“富矿”,仅拆下来的废钢材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工人工资等成本,净赚了285万元。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陈光标的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经拆迁公司改造而来)日渐兴旺。

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从10岁时帮小伙伴交的1.8元书本费,到2007年价值1.81亿元的捐赠,陈光标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儿时“帮助更多的人”的心愿。陈光标说,自己热衷于慈善事业,是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8岁那年,弟弟降生了,妈妈的奶水不够,但我亲眼看到热心的妈妈帮另外一个奶水更少的母亲哺育孩子。那时我很不理解。但妈妈笑着说,你要记住,我们虽然穷,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03年以前,陈光标总是默默地做着善事。“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

不管自己的企业做多大,陈光标永远视同政府在里面占了20%的股份,每年他都会拿出20%的利润来做慈善。在陈光标眼里,慈善已经不是一次次的义举,而是和公司其他业务一样,成为一个事业。

但是,让陈光标感到着急的是,像他那样做慈善的企业家并不多。2003年春节,老父亲对他说:“光标啊,这些年你捐了1000多万元,对整个社会来说,也仅仅是一滴水而已,不算什么。你不是经常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那你就站出来,让其他老板跟着你学。”陈光标豁然开朗,决定从那以后,要让更多人知道他在做善事。

于是,他请了有关领导和媒体,向苏北5市教育部门高调捐赠了200万元现金和500台教学电脑;抗击非典期间,他又捐赠了200万元现金和800多台红外检测仪。陈光标认为,在进行慈善活动过程中,企业家不能仅仅专注于简单的捐赠,而要通过多种形式,推广“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的慈善理念。

谈起中国“首善”的称号,率直的陈光标说:“我连南京市的首富都谈不上,但我却是2007年中国捐钱最多的人。我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把钱财看淡一点,人生很短暂,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有的企业家说,捐款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借口。想当年我一个月赚100万,我拿出10万回馈社会,帮助别人,能对公司的发展有多大影响?”

“一些企业家认为自己的钱是辛苦赚来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是片面和错误的。”陈光标强调,“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上一篇:王旭宁:一杯豆浆闯天下 下一篇:自信比才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