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8 12:58:36

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脑血栓患者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 ,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关键词】 脑血栓;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62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 , 老年人患病率较高[1],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易出现精神功能障碍和上下肢体运动障碍 , 且部分患者可出现偏瘫或残疾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 本院选取 60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年 8月 ~2015年 4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的临床诊断标准[2], 经实验室和彩超检查确诊;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0例。对照组中男 20例 ,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2.5±6.3)岁。观察组中男 19例, 女 11例 , 平均年龄 (62.2±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 均给予其抗凝、降压以及溶栓等常规药物治疗 , 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 如脑血栓健康教育、口腔护理、用药护理等。于此基础上 ,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 ,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护理。及时帮患者更换 , 可选择左右侧卧位与平卧位相结合的调整方法 , 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组织 , 预防长期受压导致褥疮;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 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 鼓励患者多与人沟通 , 并详细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辅以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康复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痊愈信心 , 获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③语言障碍康复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用适当语言训练方法 , 指导患者先从简单的张口、鼓腮、伸缩舌等简易动作训练患者口腔和面部肌肉 , 之后可教导患者发音 , 由单音节向复杂的短句和问答转变 , 可重复训练;④肌力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 循序渐进 , 由简单的抬臂、昂首、坐起等锻炼方法 , 逐渐加大运动量 , 辅助患者站立或缓慢行走, 增强其平衡力, 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别采用Fegl-Meyer和 Barthel指数评定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评分越低,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越低。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 肌力恢复≥Ⅳ级 , 生活可自理 , 自主行走;显著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 肌力恢复≥Ⅱ级 , 可自主行走;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改善 , 肌力恢复≥Ⅰ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 上下肢肌力无变化。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 +显著好转 +好转 )/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基本治愈8例, 显著好转12例, 好转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基本治愈3例, 显著好转9例, 好转10例, 无效 8例 , 总有效率为 73.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2. 2 两组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 , 观察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为 (61.2±6.3)分 , Barthel指数评分为 (41.5±7.7)分 , 对照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为 (62.2±

6.0)分 , Barthel指数评分为 (41.6±7.2)分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护理后 , 观察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 (89.9±7.5)分和 (79.8±8.3)分 , 对照组患者为 (67.3±7.4)分和 (55.1±7.6)分 ,两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 ,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中脑梗死的最常见类型 , 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 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患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 患者常伴有高血压 , 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 , 除此之外 , 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痉挛等同样也可引起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多在患者睡眠或安静时发病 ,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偏侧上下肢肢体麻木无力、口歪眼斜以及言语不清等症状, 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由于脑血栓患者发病较急、病程较长 , 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较慢 , 所以现阶段临床多于患者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 , 给予患者康复护理 , 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本院选取 6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 ,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

指数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综上所述, 于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 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效果显著, 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范瑞雪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12, 9(6):158-159.

[2]桂心 , 谢小红 .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康复期患者

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2, 32(15):3182-3184.[收稿日期:2015-07-13]

上一篇:厉无畏: 移动互联时代到处充满机会,也充满挑战 下一篇:浅议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