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刚:魔力书法与抽象绘画

时间:2022-10-18 12:53:12

魏立刚:魔力书法与抽象绘画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后现代书法运动的重要画家之一,魏立刚一直尝试把传统的草法和篆书引进现代抽象水墨画,书法在他的世界里,是“字”,但更是“画”、是艺术。这种将传统书法置入现代艺术语境的灵感,源于他的个人思考。

山西曾出过一位中国书法史上的奇才传山。传山祖籍大同,出生在一个极有想象力的时代,传山留给后人的书法,除了那精到的小楷、古拙的隶书外,便是那狂草和奇崛诡秘的大篆。传山的草篆显然是受到了晚明书家的启发。17世纪是一个崇尚“奇”的时代,在书家中,走得最远的是“奇士”传山。

四百年以后,山西又出现了一位当代艺坛难得的奇才-魏立刚。魏立刚的故乡大同,青年时到南开大学学数学,毕业后到太原工作。从大同到太原,他生活的途程正和传山相似。不仅如此他对这位大师的艺术也心慕手追,走的是草书加大篆方式。

从晚清开始的近代,中国一直在全球不享有话语权,近年作为大国崛起后,仍不能完全摆脱扮演西方心目中东方角色的命运。而魏立刚坚信,中国该有自己的现代艺术――从血脉传统中延续下来的、能被放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真正原创的现代派。抽象样式,西方50年前就已经做遍了,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民族的方式。多年揣摩后他发现,古汉字和书法。是唯一能建立中国本土抽象的可探索道路。象形汉字,对应万物能量,更是超越语言的独特视觉符号。而重构本土现代派的态度,则是将不同朝代不同字体这些传统素材,演化为崭新的呈现形态。

奇崛诡秘的“魏氏魔块”

综观魏立刚的艺术发展轨迹,他走了一条由传统书法到现代书法,再由现代书法走向绘画语言探索的道路,从可识性书法走向抽象绘画。但无论他的艺术风貌怎样变化,有两点一直未曾改变。一是坚持从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传统中走出自己的风范,另外就是不断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充实、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艺术,及时的从相关的艺术发展中借鉴新的观念和艺术语言,同时也尝试用其它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因此魏立刚的艺术视野是完全开放的,不断的吐故纳新,因此也就富有生机与活力。

魏立刚的“魏氏魔块”是他对自己近期艺术语言的称呼。之所以称魔,或许是因为水墨,色彩和各种纸张的结合具有难以控制的偶然效果。而这种效果又往往从千年的东方审美传统中衍生出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远的历史意蕴。魏立刚早已抛弃了元明清的文人墨戏传统,而是直溯秦汉古风,博大,深厚,饱满,瑰丽,神秘,雄浑等远古的审美概念仍然在魏立刚的“魏氏魔块”中找到遗传因子。这是当代艺术地域话和民族化的文脉,缺少这种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艺术的创造性便很容易被泛国际化的说辞所湮灭。魏立刚在艺术实践中不仅坚守自己的信念,但并不固执和刻板地奉为准则,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他也总试图进入当代艺术语境,尝试前所未有的探索。

创新现代书法的中国精神

他的“魏氏魔块”和“立刚图例”与中国书法的现代探索趋势联系在一起,这确定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标准。魏立刚在艺术上所做的追求,不是风格的确立,而是对书法观念的崭新阐释,特别是建立书法与自我、书法与文化认知和书法与视觉文化形态新的关系。在魏立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汉字的迷恋。抽象的作品看上去是采取了“解构主义”的方式,但在“解构”的同时,他做了“再结构”的工作。在传统的书法中,文字是现成的堆积,是顺手拈来的“历史积淀”,其具体的社会意义只有在他们特定和具体的上下文中才得以存在,而魏立刚的作品中,文字内容是名不见经传的、个性化的生命碎片。作品破坏了传统的结构机制,但创造了一个松散朦胧的平行结构,汉字个体的单向信息在这个空间里与其他个体交融和扩展,构成了关于字义的新的寓言或神话,在我们面前,魏立刚呈示了一个既赋观念价值又赋视觉价值的新书写文本。

魏立刚的艺术是各种因素的恰当组合,近似于当代西方艺术家常常使用的“挪用”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艺术面貌。对于魏立刚而言,从后现代的国际化语境来看传统和现代书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事绘画和传统书法的人很难发现这个课题的意义,但传统文化修养深厚而又赋有创新意识的魏立刚则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认为,现代书法抓住了中国的精神和汉字所特有的气韵,而且完全有可能衍生出新的艺术面貌。

追寻溯源,传承精髓

我国是书法的发源地,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包括日本等其他东方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在市场商业化的严重干扰下,静下心来回归传统的滋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魏立刚以草书脉络贯穿的抽象绘画,在本土得到的认可,反而落后于西方。“现代化在中国,只能慢慢推进”但他认为:“这种普及,迟早会有成效。”

“花鸟牡丹挂在乡镇企业的大堂中,会给人雅兴,但真正大型的跨国机构,一定会需要带有抽象精神思考的作品、需要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品。而他也认为,国内艺术界现阶段对文化的理解,仍有可提升空间,他个人一直身体力行贡献一个好图案给中国美术史,踏踏实实地坚持做有文化性的东西,于他而言是重中之重。不只有波普那些现代商业艺术值得我们注意,一定要注重传承历史为我们遗留下的时代文化,让它们焕发新的意义。

魏立刚把他自己创作的书法称为:“魏氏魔块”。传承是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追溯传统的回归必将把传承工作做好,那么“魏氏模块”的传承,他说:“将来办个私立学院,不是普及教育,是培养大师和天才的。每年大概找十个人,我来教他们,也会聘请各种世界大师执教,不一定要临摹“魏氏模块”。我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就像当年在清华EMBA一样,这二十个人不要写,先停住,根据他们的线条和性格,分析他们应该写什么,分小组试验,巫术的悬针篆,摩崖的秦汉石刻,疯狂的草书。我敬爱的孙伯翔老师他的魏碑写的那么漂亮,但他最后有个愿望,就是要让魏碑行草化。因为要想让魏碑美妙就要比魏碑更笨拙,更苍厚,而不能连贯!像斧凿的一样,这是魏碑的美妙,好比你要让金属变得像水一样轻软,那桥梁还怎么造?人的直觉很重要。这是他对传承的希望和设想,我坚信魏立刚能够将他的现代书法的魔法传送下去,为中国书法的文化继续点亮璀璨的光辉,发掘精髓创造新的突破。

魏立刚作为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把他的作品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背景中去观察或许能更好理解。21世纪中国艺术的许多重要发展趋势都与汉字书写有关,而魏立刚和他的“书象“艺术一样不可端倪。对于年届不惑之年的魏立刚来说,艺术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的将已有的成绩放弃,去追求新鲜的但却未知的东西,这一点对艺术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魏立刚的艺术不要过早定型,要持续的发展下去。

上一篇:Giovanni Di Salvo:时尚绚烂 下一篇:懿品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