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生活,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时间:2022-10-18 12:37:38

“链接”生活,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实践学科,教师如何“链接”生活,融入生活化元素,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文从借“生活情景”、借“生活经验”、借“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链接”生活 “生活情景” 借“生活经验” 借“生活实践”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这对小学信息技术来说是一个机遇,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宗旨,这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如何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因素,为学生和教材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借“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对于一些探究情景特别感兴趣,而对于一些枯燥的操作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少基本操作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对于天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将枯燥的操作训练变成学生喜欢的训练?教师可以将操作训练内容融入到生活情景中,借助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训练。

如在学习“做个打字高手”时,要求学生认识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熟悉键盘上每个字母的位置,熟悉基本的数字与符号的输入。这些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但它又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熟悉键盘上每个字母的位置,我结合教学软件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快乐地生活着,然而,由于人类不断的砍伐树木,导致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山体、沙漠化等。为了改变地球环境,人类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打算通过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促进生态平衡,为此,他们打算召开一次动物大会。在每个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字母,只有打对字母,动物才能出现在森林会场上。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按正确的方法打字,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召集到更多的动物。在生活情境的引领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都希望充当人类家园的拯救者,纷纷用正确的指法练习。为了让学生保持持久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夺宝活动、冲关活动等,激励学生课后加强训练;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对用正确指法输入字母比不按正确指法进行对比,发现正确指法的重要作用。正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觉得训练不再是枯燥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对键盘的情感,在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的训练得以持续进行。

二、借“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操作性强、术语相对较多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打好信息技术基础是关键。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记住并理解一些词语还是有难度的。如:操作系统、硬盘、软件、程序、文档、文件夹等,这些术语是信息技术专用的,要想让学生顺利掌握这些术语,需要下一番工夫。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传授一遍,好多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并理解这些术语,我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相似的比方中理解术语。如在学习文件保存和查找文件时,需要知道什么是“我的电脑”、什么是“硬盘分区”、什么是“文件名”等。记得原来在上课时,我给学生讲:请打开“我的电脑”,打开“D盘”,找到“我的图片”文件夹,打开一张名为“我的学校”的图片。我发现很多学生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个图片。我想,这个对熟悉电脑的人来说不难的问题,对于小学生就是难题。如何让学生快速知道基本的信息技术术语?我将术语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首先,我把“我的电脑”比喻成学校,将硬盘各区比喻成学校的楼层,如一楼称它为C盘,二楼称它为D盘,将每班的教室和各功能室比喻成文件夹,而每个文档或图片等就是一个个学生。如果想安排学生在哪个班级上课,就要对这个学生进行分析,适合读哪个年级、哪个班,如图片就适合放在建有图片文件夹的硬盘里,而在找文件时,就要知道它放在什么盘,什么文件夹,这和找学生的原理是一样的。由于生动、恰当的比喻,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我的电脑”是整台电脑的储存总称,而C盘、D盘、E盘就相当于一个个大的分区空间,而文件夹相当于一个小分类。经过我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都能明白术语基本的意思,借助生活经验能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易懂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三、借“生活实践”,拓展教学时空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要想让学生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实践是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平台,让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如QQ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教师要善于整合学科,让学生将平时的作文输入到WORD文档,并进行文字处理后传送到QQ空间日志。学生在使有QQ空间时,就要学会基本的上网操作。有些学生为了装扮好空间,吸引同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懂得一些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等能力,但教师同时要教育学生,适当地娱乐有好处,如果太沉迷对学习就不好。又如,在辅导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与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配合,组织学生将一些优秀作文和美术作品制作成电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对文字进行字体、格式、段落、排版等处理,为了让排版更美,还要添加、修改图片,就需要用到图片处理软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体现跨学科融合的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生活实践既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总之,构建以生活化为背景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因素,为学生与教材之间搭起一座“生活化”的桥梁,从而实现跨界融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浅谈电教媒体在物理课的导入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