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论文

时间:2022-10-18 12:26:04

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论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1.初步形成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中国发展的具体国情创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提出了“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精神文明的内涵进行了精确地阐述,“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同时,他也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2)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明确指出当前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是培育“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邓小平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钻研、吸收、融化、发展”八字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2.正式形成阶段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1)初步界定了先进文化的内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这一内涵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认为,我们所建设的文化,它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且核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列主义;它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现代化“四有”新人;它的时代品格必须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它的时代特征必须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还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揭示了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文化在国家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出发,阐述了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国家建设、民族建设及社会主义建设间的关系。(3)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3]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重要阐述,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4)指明了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保证发展的先进性,同样,文化创新是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至此,中国几代领导人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艰苦探索,正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3.发展完善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1)提出“和谐文化”的概念。“和谐文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基础提出来的。这也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和谐精神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2)强调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指出,“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4]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而且要敢于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3)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信息技术时代的迅速推进,造成了网络的普及,进而促成了网络文化的出现。它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但也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要特别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4)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之,在新时期提出的文化观念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更是对其的一种伟大创新和实践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1.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切成绩的关键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列主义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也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党的第十八报告大会指出:文化建设必须大幅度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素养,使当前社会更加和谐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只有正确认识到指导党和全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和评判一切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理解为什么整个思想体系的灵魂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和谐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的构建不仅能使民心聚拢,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泉源。

2.以服务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服务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力求文化的不断丰富,努力满足人民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文化的内在品质,从根本上进行创造革新,这样才能创作出更美好更精华的文化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务必要牢记,文化建设旨在服务群众,所以只有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关乎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福祉,不仅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这个中国梦的需要。

3.正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创新就是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并加以吸收和改进,创造出符合时展的先进文化。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不断创新才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完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吸纳旧社会传承下来的全部优秀文化;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4.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共产党人若想在文化思想上取得胜利,就必须培养和教育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劳动群众。在精神信仰方面,要求执政党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锻造出一种能够发人深省的思想文化;在文化宣传方面,要求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健康的文化,并加强对宣传方式、内容以及载体的管理,形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优良社会风气;在文化作品方面,要求文化部门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多生产一些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作品;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求教育部门深化改革,使高校无论是在办学方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让更加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让大学生不但成才而且成人,使他们成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后备军。

作者:冯艳 单位: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教师专业化视域下的文化素养论文 下一篇:高低语境的文化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