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稿”作文升格训练

时间:2022-10-17 11:52:37

“打草稿”作文升格训练

一、典型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打草稿”的本意为写出或者画出初稿。作业如此,做人亦然,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人生在世,有的事要打草稿,有的事却千万不能打草稿。对此,你有哪些经历、体验或认识?

请以“打草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过程慢放:

病文展示

打草稿

何谓打草稿?便是在做事之前先多多加以准备。做数学题目是需要打草稿,写作文时需要打草稿,发表重要演讲前需要打草稿,进行某项重要计划前更是要反复斟酌才能够最终“定稿”。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只要事先打过草稿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呢?

曾经有一位下岗的员工到一家外企去参加部门经理的面试,由于工作经验丰富,他一路过关斩将。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这个时候那个老外面试官却向他提出了个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问题:“你会用打字机吗?”他面上不显,快速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后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于是他很淡定的回答会用,面试官又问:“一分钟能打出多少个字?”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您的要求是多少?”面试官说了一个数字,他毫不犹豫的说可以。面试结束后,他向别人借钱买了台打字机,日夜疯狂的练了有两个星期,终于达到了面试官要求的那个数字。后来他被录取了,他的上司一次也没有要求过他打字。

试想。若是他在面试当中表现出哪怕一丝的犹豫,他在面试官的心中也会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一个杀伐果断且有急智的部门经理比一个太过于谨慎细致的部门经理要受欢迎得多。因为说不定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到手的好机会就这么白白的溜走了。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打草稿是一个需要考较时间和地点的行为,如果你时间充裕且外部并无太大的压力,那当然是做的越细致越好,越完美越好。但如果你时间不够又急着要答案,那么你就应该果断一些,先选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再对其进行完善和修复。我们并不缺时间,只要你拿定了主意,哪怕是错误也可以让它成为正确。

当然,我并不否认打草稿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一个好一个坏。纯粹根本就是个笑话,打草稿的人可以称为谨慎细密,但也可以说成胆小寡断。不打草稿的人可称之为胆大果断,但也可以称之为鲁莽行事。这种事情向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千百年来都没个定论,怎可一日之间就能论出孰高孰低?

两个人去算命,在同一个摊位同时抽到一张鼠的生肖卡,前一个人将会步步高升财源滚滚,后一个人却会家破人亡命不久矣。只因前一个人抽时有两个人抬着米面从他背后路过,后一个人抽时却有只猫从他背后走过。打草稿与其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环境不同,则同一件事的选择便也不同,不是其他,是谓“时势造英雄”耳。

所以,我们以后在打草稿之前,要先理清环境氛围,然后再决定打不打这草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长立于不败之地。

病因诊断

开头紧扣“打草稿”展开,但并没有能够对“打草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而且作者提出的论点也不够简明有力。

本段引用员工应聘面试的事例来证明人生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打草稿”的观点,但引用的事例缺乏典型性,而且,事例本身也存有自相矛盾之处。在一篇短短800字的议论文中叙述故事的文字太多,这是议论文写作大忌。

本段运用假设论证,但论证的展开不充分,使议论文的说理显得不够透彻。

本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法,继续展开论证,但得出“只要你拿定了主意,哪怕是错误也可以让它成为正确。”的结论显然有违常理。

这里论证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打草稿”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与前文形成的结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此处引用两人抽到同一张卡片,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证明环境决定要不要“打草稿”的结论,既不够科学,更难有说服力。

最终得出的结论,看似辩证,实际表现了作者自身思维的混乱。

升格意见

紧扣文题入笔,关键要讲清对“打草稿”的认识,并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观点。

此处:一是引用论据要典型,二是议论文叙述的语言一定要简洁。三是分析说理一定要充分。

议论文说理要充分有力,可以变换多个角度,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

在行文上要能够逐层深入,使全文显得有层次感。

最终得出的结论要能够与开头摆出的论点相呼应,从而让人觉得文章观点鲜明,结构紧凑。

三、优化结果

优秀作文

打草稿

打草稿,我们并不陌生。写作要打草稿,计算要打草稿,演讲要打草稿……不打草稿,就会毛毛糙糙、忐忑不安;打了草稿,才能踌躇满志,高枕无忧。打草稿是缜密,是周全,是稳打稳扎;不打草稿却是实力,是果敢,是勇于挑战。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后者。

天有不测风云,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当我们求全责备地打着人生的草稿时,却常常发现事与愿违。毕淑敏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是的,决定成败的往往在于不经意间的那“临门一脚”。

佩服司马迁笔下的项羽,顶天立地的英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不打战争的草稿,置之死地而后生;惊叹作《七步诗》的曹植,满腹经纶的才子,才思敏捷,厚积薄发,不打创作的草稿,步步生花,惊天泣地;崇敬导弹之父钱学森,严谨钻研,果断推断,不打学术的草稿,功勋卓著,叹为观止。

反观现实,很多人沉溺于凡事都先打个草稿的习惯,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当中。甚至连买个菜也要打个草稿,先想着货比三家,然后再揣度着讨价还价。以能砍则砍为原则,以连拖带拿为保障。倘若是买个大白菜、包心菜之类的,必定不会忘了提醒自己把外面的菜叶剥去几层。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耗费半天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草稿打还是不打?答案不言而喻。

再说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这草稿似乎更要打了。毕业了,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如果工作的话,是选择外企、国企还是自主创业?毕业了,是顺应潮流成家立业,还是为了最初的梦想再奋力一搏?选择到最后,我们发现草稿打得很多,碌碌无为者也居多。为什么呀?因为反复打草稿,理智战胜了情感,知道追逐梦想的成本太高,用青春和激情赌个说不准的未来,太冒险了,理想的头便不敢再去碰现实的钉子,还不如循规蹈矩,平平淡淡活得舒坦些。没办法,草稿打得太多,框框太多,畏惧太多,不确定性太多,注定不会拥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注定不会出现孤注一掷的英雄。于是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比尔盖茨、马云之类的人属于精英了,物以稀为贵呀。于是我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了。

看来,很多时候这样草稿还是不打为妙。

亮点剖析

紧扣文题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打草稿”与不打草稿的意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直接引用名家的观点和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生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打草稿的道理。不仅论据典型,而且论证有力。

这里从历史走进现实,进一步论证不打草稿对人生的意义,在文章的层次上显得更深入了一层。

在论证的方法上,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并且强调正反对比,使论证显得很有说服力。

结尾收束有力、简洁,与开头遥相呼应。

上一篇:儒学的现代化 下一篇:巧夺天工铸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