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群地平、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7 10:58:18

尼群地平、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有近40%缺血性脑血管病和59%出血性脑卒中以及20%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1]。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中心研究所发表的我国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这个年龄段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28.2%,控制率仅为8.1%,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知晓率为44.7%[2]。为此笔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77例,年龄67~83岁,平均74±3.7岁,男58例,女19例,高血压诊断采用1999年WHO/ISH的诊断标准,对象选择坐位SBP>150mmHg、DBP>90mmHg;血脂为我院标准:TC6.5mmol/L,TG1.8mmol/L,HDL2.2mmol/L,LDL3.6mmol/L。

血压增高、血脂正常为A组,血压、血脂均增高者为B组。

治疗方法:两组均口服尼群地平,晨6~7时20~30mg/次,2次/日;乙组在服尼群地平4周后加服辛伐地汀10mg(每晚顿服)。

血压:每日测左右臂血压取平均值。

血脂:分组检测,初服1周、4周各测1次(1周后检测为了解有无异常现象,肝肾功能有变化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同服尼群地平4周后血压变化:甲组服尼群地平4周后SBP下降19.04%,DBP下降25.1%;乙组SBP下降5.56%,DBP下降12.65%。两组相比,血脂正常患者较血脂增高患者降压效果明显。

继服尼群地平加服辛伐他汀4周后血压血脂变化:乙组在加服辛伐他汀4周后血压较前SBP下降13.29%,DS下降11.05%,TC下降20.9%,TG下降7.8%,lLDL下降10.4%,HDL上升16.8%。加服辛伐他汀之后不仅血脂下降,血压也随之下降,有血脂增高的患者降压药加服降脂药的疗效更好。

讨 论

老年人的血压随增龄而逐渐上升,尤以收缩压上升更为显著,这一现象较为普遍。老年人血压增高的特点是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升或略有上升。多数老年人的舒张压稍有下降使脉压增大。老年人血压升高的因素复杂,生理、病理、生活因素等,均可影响老年的血压变动。高血脂患者在正常生活中每天进食的油脂多、胆固醇多、碳水化合物多、肉食多、饱餐多、饮酒多。东北地区相当多的家庭晚餐丰富,儿女、子孙下班欢聚一堂共进晚餐。鱼、肉、蛋、酒菜极丰,吃完晚饭已超过19:00,饭后看电视不外出活动,不到20:00就倒床睡眠,使进食的高脂肪、高糖食物经胃肠吸收后,没有消耗造成储存,结果是体重增加,日益肥胖,血脂增高,老年病增多。本次调查77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6例血脂增高(72.7%)。血脂升高使血管内黄色脂肪纹渐渐形成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血管弹性减退,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3]。

老年高血压有四大特点:①脉压差大: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的弹性减退,一般脉压差常超过40mmHg,有的患者甚至超过 100mmHg。也就是说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但如果既注有高血压病史,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脉压差可以正常。②危害大:老年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高收缩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远大于高舒张压。③波动大。④隐蔽性:老年人高血压常是原发性的,通常没有太多不适,因此很少就诊或者是血压本身并不高,往往到了病变严重时,患者及家属才意识到。

辛伐他汀是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4],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低动脉中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度降低甘油三脂,并使高密度脂蛋白增高。本次调查表明在56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中服用辛伐他汀后胆固醇下降20.9%,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0.4%,甘油三酯下降7.8%,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16%,并有13.29%的患者SBP下降和11.05%的患者DBP下降,说明辛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与尼群地平协同参与血压下降的作用。尼群地平是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双氢吡啶类衍生物[5],具有扩冠扩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主动脉弹性,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钙内流,减轻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综合作用,使血压下降。本次调查单纯血压增高组用尼群地平4周后,SBP下降19.04%,DBP下降25.1%,说明尼群地平的降血压作用较为理想。

总之,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不能只考虑降压,还必须顾及综合因素,因为只降收缩压并不能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目前许多学者提出脉压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心率、大动脉的僵硬度、外周血管阻力、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值得注意[6,7]。所以高血压病的治疗不能只降收缩压,而应是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都本洁.怎样预防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临床荟萃,2000,(14):671.

2 顾东风,吴锡桂.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状况.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

3 杨永益.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大与心功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7):435.

4 姚成立.三代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疗效.临床荟萃,2001,(8):355.

5 郭建韬.尼群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108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0,19:883.

6 段留法.脉压及其临床意义.老年医学分册,2003,(2):60.

7 姚光.老年人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11:669.

上一篇:奥扎格雷合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 下一篇: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