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17 10:39:19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外周血WBC>10×109/L者20例,中性粒细胞比例>75%75例。腹水WBC≥0.5×109/L 35例,PMN≥0.25×109/L50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3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25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温和气单胞菌1例;革兰阳性菌8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粪肠球菌2例。 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多时,应警惕SBP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是改善SBP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入院时或住院期间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而易延误诊治,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95例,女性25例,年龄27~76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7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原因不明者8例;本组120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根据患者体温记录单,体温≥37.3℃视为发热;查体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视为腹膜刺激征阳性。所有患者进行腹水常规、腹水培养及血常规检查。本组病例均采取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如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利尿剂等,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为:一经确诊首先按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素,选用多为无明显肝肾损害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或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应用上述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可改用碳氢酶烯类(亚胺培南等)或具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的药物治疗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疗程一般1~2周。

1.3 SBP的诊断标准 须同时具备下述任何两项: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腹水多形核噬中性粒核细胞(PMN)绝对计数≥250×106/L;腹水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腹部表现 具有腹膜刺激征60例,其中腹痛15例,腹部压痛30例,腹部反跳痛10例,腹部肌紧张5例。

2.2 实验室检查 120例患者中,外周血WBC>10×109/L者20例,中性粒细胞比例>75%75例。腹水WBC≥0.5×109/L 35例,PMN≥0.25×109/L50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3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25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温和气单胞菌1例;革兰阳性菌8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粪肠球菌2例。

2.3 发热、腹膜刺激征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情况,在缺少腹水检查结果的情况下,无发热及无腹膜刺激征者15例,无发热且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者5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且无腹膜刺激征者15例。可见任2种指标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病情。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0%~30%,肠道细菌过度增殖和易位是造成SBP的主要原因[1]。SBP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患者仅表现为发热或腹痛,及时诊断在于提高警惕性。肝硬化患者若出现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明显增加和肝肾功能迅速恶化等症状、体征,都应高度怀疑SBP。为提高SBP的早期诊断率,有学者建议对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无论有无腹水感染的症状和(或)体征,均应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液,做腹水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2]。目前主张对疑为SBP者应同时进行血培养,以提高病原菌的分离率。

本组显示,在无腹水检查结果的情况下,无发热及无腹膜刺激征的患者有15例,无发热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的有5例,有15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且无腹膜刺激征,但其仍诊断为SBP。因此仅根据有无发热症状、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来判断有无SBP的存在,还是不够的,仍然会或多或少的漏掉SBP患者而无法满足早期诊断的要求。因此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多时,应警惕SBP的发生。SBP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第三代头孢菌素一般作为首选用药[3]。本组病例均采取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如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利尿剂等,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一经确诊首先按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素,SBP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第三代头孢菌素一般作为首选用药。如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或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总之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是改善SBP预后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5(4):257.

[2] 周祖模.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118例临床分析浙江医学,2005,27(6):438.

[3] 陈迎晓.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29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7,47(32):9.

上一篇:威海市甲状腺结节发病特点研究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IL6和I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