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了字,就会读书吗?

时间:2022-10-17 10:26:54

识了字,就会读书吗?

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难免会互相攀比,一般来讲最常见的就是比谁家的孩子识字多,谁家的孩子会算术。可是,识字多有什么用呢?“字认得多了,就能自己看书了”,这好像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其实不然,要让孩子把字卡上的字放到书本上的句子里,还有一段距离。

识字不等于会看书

有些家长可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同样一个字,放在字卡上孩子能张口就来,换一个地方他就不认得了,所以一个据说认识近千字的孩子,很有可能连童话书里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读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谁让你把字搬家了?孩子在识字时记住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形状,也包括字卡上那一大片留白,现在,一个词组或者长句里,字的周围挤满了那么多歪歪扭扭的“符号”,在孩子看来,这个“字”已经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字”了!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需要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就像当初教孩子识字时一样,拿着书,用手指点着句子,和孩子一起逐字去读,这样读过十本八本的,就可以放开手在一旁观看孩子读书了。这个无奈的过程可能会很枯燥,但却是必经之途。

阅读一定要识字吗?

如果说识字了不一定就会读书,那么不识字,当然就更没办法读书了。可是很多学前教育专家告诉我们:阅读比识字更重要。可以不教孩子识字,却万万不可不让他们进行阅读。

那么,不识字的孩子,该怎样阅读呢?

做这件事家长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一开始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自己看,他看不出什么一二三来。但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给孩子讲,让孩子帮着翻书,有时也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

有些书,比如“饥饿的毛毛虫”这样朗朗上口的故事,家长念几遍,孩子就听熟了,记住了。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念给家长听。其实我们知道,孩子不是在念书,而是在背故事。

但这一过程很重要,孩子一页页地翻书,每一页的故事他都知道。等他把故事“念”过许多遍之后,书上的字他就认识了。通过“念”书的过程孩子还了解到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是有联系的。

而且,孩子即使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仍可以读书。读什么?读画。因为我们知道儿童图书都有画,画可以告诉孩子故事。

还有些儿童书是无字书,让孩子看着画讲自己的故事。有些孩子是这样的,你总能看见他拿着一本书,一页页翻,嘴里念念有词。可是你仔细一听,他“念”的与书上写的完全不相干,但是他有自己的故事。

他翻一页,讲一段,只是用图画中的角色来编自己的故事。把书念完,放下,他满意了。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实际上是他写书的开始,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做什么?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创作记录下来,就成了孩子的书了。当孩子可以自己写书,他就成了作者了,他一定会更加喜爱书。

先读书,后认字

一般人都知道:先识字后读书,孩子识字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阅读。这是一条腿走路。孩子还可以先读书后识字。这是一般人尚不了解的。婴幼儿学听话(接受信息),并不是一段时间先听单节词,再过一段时间听双音节词,又经过一段时间再听三音节词……然后,再听单句,最后再听复句。正相反,孩子是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单句、复句同时都听,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语义场,才不需大人专门讲授,孩子便自己感觉、知道、领悟,自然进入了听话(接受信息)和说话(表达信息)的过程中,像学听话一样,孩子既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也可以两个字、三个字……一句话、一段话地认。有这样的语义场,不需大人专门讲授字义,孩子便可以自己感觉、知觉、领悟,自然习得。这就是先读书后识字。

这种先读书后识字的特殊效果,是先识字后读书所不具有的。

先识字后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识;而先读书后识字,却是经过一定过程,很多字同时都认识。正像孩子学说话时,最初能一个词一个词地数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大人会发现,孩子能同时说出很多词不达意的话来。这就是孩子学听话时,是单音节词与多音节词、单句、复句同时都听的结果。

根据孩子具有的“学听话”、“学认字”的客观规律,我们为孩子学认字所创设的识字环境有两个:一个是非书本环境,这是先识字后读书的方法;另一个是书本环境,这是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两种识字环境同时并举的效果,是只用先识字后读书,一种环境识字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上一篇:嫁谁都后悔 下一篇:随便长or管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