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科技园昌平园:中小企业创新的加速器

时间:2022-10-17 08:58:11

北化科技园昌平园:中小企业创新的加速器

在中关村昌平园所在的超前路上,坐落着一栋白色的建筑,这其中不仅建有生物资源与绿色化学、无机资源有效利用中试孵化平台,还有化工安全与节能中试平台等——这就是昌平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北化科技园所在地,也是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试孵化基地。这个孵化基地占地45亩,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主要承担北京化工大学生物资源、医用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化工、节能减排新技术等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大成果的中试孵化,同时也承担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半公益中试孵化服务。

北化科技园管委办主任张国彬与雅丹科技副总经理张杰在会议室相谈甚欢,作为园区内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他们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采访也是开门见山,从园区发展历史到现状,从孵化企业到科技成果转化,从成绩到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据实回答。这是一次愉快的采访,在整理录音笔记的时候,眼前依然能闪现片段。“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注重绩效、注重服务”不仅仅是写在墙上的口号,更像是催人奋发的号角,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绽放光彩。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之旅

如果按照时间的轨迹追溯北化科技园的发展历程,这便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新历史。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北化科技园利用大学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优势,并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改善北化科技园的软、硬件条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12年北化科技园通过复核与发展绩效考评,正式被评为B类国家大学科技园。

如今的北化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东校园区、西校园区、昌平园(中试孵化基地)、密云园(产业化示范基地)及各地分支机构组成。北化科技园昌平园是2005年北京化工大学出资5600万元,通过法院拍卖程序购买所得。自2008年以来,学校已先后投入近2亿元经费,对实验楼内进行了功能区改造,并配备了各类中试设备。实验楼主要面向绿色化学与工艺、节能环保新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绿色橡胶与塑料加工技术、无机资源高效利用、化工生产安全与设备故障控制等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提供技术中试服务。自园区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入园,进行产业化孵化培育。园区内也培育成长出如雅丹科技等创新型科技企业。

雅丹科技就是北化科技园昌平园区内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他们公司的技术队伍主要由高校的研究人员和油田多年现场经验工程师组成,专业范围广,涵盖地质、油气田开发、采油气、机电和软件工程等,注重软件研发与油田现场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入园短短几年来,就推出了15大类100多套软件,成为行业翘楚。

像雅丹科技这样的企业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核心技术源自学校,产业方向与学校学科建设密切关联、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符合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业服务体系

“我们园区起步比较晚,周边的空间有限,所以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应该从‘大学科技园’这五个字上做文章。”张国彬表示,“大学科技园企业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这里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所以大学也会不遗余力为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张国彬表示,从科技资源上看,北京化工大学校内拥有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所和科研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产出的众多科技成果,是北化科技园科技创新的源泉。同时,北京化工大学校内丰富的人才与教育资源,可以向科技园内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为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再培训提供服务;像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均按一定条件优惠向园区企业开放,能有效降低企业初创期的发展成本。

“园区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良好的硬件,还有管家式的服务,这对我们来说不仅节省成本,还提升了发展空间。”张杰对此深有感触。物业服务、中介服务、融资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等园区基本服务,可以满足园区内入驻企业和孵化项目在信息网络、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资产转移、市场宣传、法律、工商税务、财务咨询、投融资中介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科技园优先推荐申报政府各类专项资金资助,并提供全程免费辅导。政府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与贷款贴息、种子孵化基金、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资金来源,为入园创业者和入孵项目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北化科技园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提高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

“大学科技园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孵化形式是在自己的园区里边成为科技型的小企业,然后再逐渐长大。大学科技园实际上就是一个苗圃,有的刚发芽就把它转到试验田里了,有的是长到一定的高度我再移到大田里边。”张国彬表示,“大学科技园本身没有对地方经济税收贡献的压力,而且每个大学专业不一样,孵化出来可以辐射到全国各地。”所以,大学科技园更重大的作用是建立面向园区内外所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的创新能力培育平台。

持续发展:

“物理空间”与“科技辐射”

“大学科技园的产出上包含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产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产出经过工业化孵化的科技项目,还有一个我认为更为重要,就是应该立足本园,面向全国,培育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输出创新能力培育服务。”

北化科技园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一是成为拥有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二是成为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与转化的重要平台;三是成为学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的重要平台;四是成为输出各种创新要素和相关培训服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培育平台。科技园不仅要促进学校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更要加强向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技术转移,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集成创新和持续创新,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其他国家高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北化科技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就是物理空间不足,其次是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例比较低,距北化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基地的发展目标相差较大,同时,北化科技园一园四区,有着明显的地理辐射优势,但大学科技园各分园区对所在地区的科技创业引领作用和聚集效应还没有被充分发挥;除服务园区企业外,对园区周边中小企业的辐射服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继续建设、完善科技园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接近创新源头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孵化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通过鼓励在校师生以技术成果入股,对外合作成立企业方式入园创业,实现孵化出一批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具备集成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张国彬看来,这是未来大学科技园平台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是科技园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使命。

上一篇:北农科技园:全产业链突围 下一篇:绿创环保孵化器:打造环保行业的蚂蚁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