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岗火山岩盆地棉径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时间:2022-10-17 08:33:02

麻布岗火山岩盆地棉径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摘要]麻布岗火山岩盆地棉径矿区处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北东向河源深大断裂北东段的北西侧--广东麻布岗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盆地内,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给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的地质及物理化学条件,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字]麻布岗火山岩盆地 构造 岩浆岩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中图分类号] P5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45-2

1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勘查区位于龙川县北部,处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区域大地构造处于北东向河源深大断裂北东段的北西侧,具体处于广东麻布岗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盆地,盆地基底为震旦系云开群中-上亚群变质岩系(Zykb+c),盆地地层为上侏罗高基坪群火山岩系﹙J3gj﹚,并有稍晚的燕山期二长斑岩侵入,盆地北部有回龙岩体,东部和南部有大同岩体。区域有利成矿部位是盆地边缘基底岩层与燕山期花岗岩体接触部位[1],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盆地内缘火山岩系地层中断裂交汇部位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 勘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2.1 地层

矿区位于麻布岗火山岩盆地,出露地层以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和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为主,局部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

(1)震旦系云开群上亚群(Zykc)地层:分布于麻布岗断裂以东,岩性为板岩、炭质板岩、混合花岗岩、云英岩和混合片麻岩。

(2)高基坪群(J3gj)地层:岩性为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页岩、泥质页岩、炭质页岩。可分上、下亚群。与下伏云开群(Zyk)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流阶地,主要为砂土、砾石土及粘性土。

2.2 构造

近SN向断裂:主要有中部的彭婆坳断裂、船坑断裂和北西部的牛栏岗断裂,详细特征见下表(表3-2)。

该组断裂被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所错断,生成早于后两者。

NWW-NW向断裂:主要有岐山嶂断裂、留贝池断裂、鹅湖塘断裂,断裂特征见下表(表3-3)。

另外同走向的次级断裂有:湖脑寨断裂,凹里背断裂,石头背断裂,下小水断裂,湖脑寨断裂破碎带见有铅锌矿化。

2.3 岩浆岩

矿区的岩浆岩有二长斑岩(主要)和花岗斑岩,及少量安山玢岩。二长斑岩在矿区北西区大面积出露,花岗斑岩主要以岩墙状侵入。

(1)二长斑岩: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比较单一,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斜长石斑晶晶形较好,具弱磁性,磁铁矿颗粒含量一般

2.4 变质岩

变质岩只在南东部出露,为震旦系云开群上亚群地层,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夹片麻岩及硅质岩等。

2.5 矿(化)点

矿区分布有多个铁矿点,其分布位置及特征如下。

2.5.1 产于二长斑岩体边部的铁矿点

(1)D107镜铁矿点:产于二长斑岩体边部高基坪群凝灰岩一侧近南北向裂隙中,围岩为高基坪群凝灰岩[2],矿体呈透镜状,近南北向走向,长度约30米,厚度不大,最厚处近2米。分析含铁(全铁)50.85%,含锡0.007%。

2.5.2 产于二长斑岩体与高基坪群凝灰岩接触带外带的铁矿点

(1)白石崖镜铁矿点:围岩为高基坪群凝灰岩,产状规模不清,目估全铁品位10%--40%不等。

(2)侗里窝镜铁矿化点:位于二长斑岩体与高基坪群凝灰岩接触带外带,镜铁矿微细脉充填于裂隙中,脉宽约1-2mm,最长约10cm。

(3)鹿角山—黄竹径矿化点:密集分布宽约5cm的镜铁矿微细脉,大致走向近南北向,产状不清。

2.5.3 受构造控制的铁矿点

贝负山石英镜铁矿点:产于高基坪群凝灰岩北东向破碎带中,由一断裂面与上盘石英斑岩分界,断裂面走向40-55°,倾向130°,倾角85°,近直立。矿体呈透镜状,与北东向破碎带走向一致,延伸长约30米,矿体最宽处约5米,向下延伸不及10米,目估品位全铁10%--50%不等,捡块样分析结果:铁(全铁)40.10%,锡0.014%。

3 找矿潜力分析

勘查区主要处于麻布岗高基坪群火山岩盆地,区域内在盆地的内缘分布有多个矿床(点),形成一个环盆地成矿带,如矿山宝铁多金属矿、银矿湖铁铅锌矿、南池坑钨锡矿、山门前铁矿、西牛坑铁铅锌矿等。因此,勘查区处于较好的成矿构造位置[3]。

矿区位于石芬断裂北段与岐山嶂断裂交汇部位南东侧,在北部岐山嶂二长斑岩内部及周边构造十分发育,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或其次一级裂隙局部见矿化,从构造角度分析:张性断裂空间大、含矿性较好,而压性断裂由于挤压作用形成空间小、含矿性弱,而构造交汇部位往往是矿化的富集地 [4]。

岐山嶂一带矿化点密布说明成矿物质来源较丰富,推测来源:①来自二长斑岩——二长斑岩含磁铁矿颗粒,磁铁矿颗粒在后期岩浆热液活动过程中活化、迁移并富集成矿;②来自构造活动期的岩浆热液,矿化主要集中于近南北向断裂及其次一级裂隙直接说明了这一问题。③岐山嶂一带位于石芬断裂北段东侧,石芬断裂充填的岩浆热液含矿性较好。

岐山嶂一带存在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磁异常,剖面磁测及演绎推断结果进一步证实隐伏磁性体的存,此地段具有较好的寻找铁矿前景,有望找到接触交代型或构造控制的铁多金属矿床[3]。

参考文献

[1]沈保丰,陆松年,霍安民等.1979.冀南等地接触交待型铁矿床中磁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

[2]叶庆司.1982.粤东一些磁铁矿床磁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岩矿测试.

[3]成都地质学院.矿床学[M].1978.p198-p201.

[4]中国地质大学.矿田构造[M].1991.p32-p58.

上一篇:粤北某场地不良地质现象成因分析 下一篇:永和华峰寺边坡稳定性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