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课改的困惑与反思

时间:2022-10-17 07:34:39

农村新课改的困惑与反思

摘要:农村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但是,农村经济落后,学校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学管理滞后,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教师难于驾驭新教材,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以上诸因素制约着农村新课改的实施。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课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动农村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新课改;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28-02

我校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省级农村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学校,进行新课程实验,已历时三年。全校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实验,积极进取,大胆探索,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科学构建农村高中新课程体系。可以说,我校教科研事业走过了其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三年。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反思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切身感受到,农村新课改面临着诸多尴尬与困惑。

一、农村学校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1.农村中小学基础设备不足。近年来,虽然全社会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村中小学仍存在“四少”:有特长的专业教师少,课外读物少,音、体、美器材少,能上网获得知识的计算机少。

2.实验设施匮乏,缺少更多更好的实验设施和器材,新课程实验难以有效开展。生物、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开课率较低,有些实验课基本上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讲,“做实验”变成了“听”实验。

3.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短缺,素材性资源开发不足。农村学校最缺少的是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配备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大约是1/31;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素材性资源有限,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很不够,无法满足农村新课改的需求。

二、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1.日常教学检查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农村新课改当中,活动会议频繁,资料文件成堆,检查评比此起彼伏,老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挖掘教材、钻研教法。很多老师参与新课改,开始还觉得新鲜,但时间长了,就产生了倦怠感,只是表面应付,很少进行深入探究。

2.考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让农村老师头疼的是新课程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游离,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很多时候都离不开考试这个指挥棒。真正落实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寥寥无几,主要考虑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

3.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依然很严重。在农村,新课改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于形式,且应试教育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考分还是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最重要的参照物。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一时还很难适应

1.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在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师资严重不足。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条件落后,一些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大都设法调到城市学校任教,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大多不愿到农村当教师,而长期坚守在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其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2.农村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课程观念落后,而对新课改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解读;信息意识淡薄,而不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落后,而不善于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据调查,有53%的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缺乏正确理解,担心新课改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耽误学生的升学,因而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3.农村教师在对驾驭新教材方面存在很多困难。“百科全书”式高中新教材让农村师生感到水土不服。有的学科教材难度较大,有的学科练习题的设计如“脑筋急转弯”一样灵活,有的学科活动类题目较多,师生觉得难以处理。综合实践课是集中还是分散实施,社会、家长及部分教师不够理解,持有异议。师资力量不足,运动场地规模较小,新课程体育课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农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

在农村,有很多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好,学生素质就高。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农村素质教育成了一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鞋,最终还是踏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新课改也成了空中楼阁。

五、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我们会宁是一个享誉全国的西北教育名县。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农村孩子的早期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农村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整个基础教育过程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高校高昂的学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读书成才的期盼,损害了农村孩子的读书上进心。

六、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1.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偏远农村办学条件极其落后的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其办学条件,提供新课改所需的物质和技术支持,为农村新课改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使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2.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从人才资源上扭转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不利局面。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应当建立农村教育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在农村中小学校设立国家或省级农村教师岗位,在高师院校定向开办农村中小学师资班,做好每年的农村教师招聘工作,把大量年轻有为、知识渊博的大学毕业生吸引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以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3.要建立城乡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目前,我国城乡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现实条件悬殊的情况下,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此,教育部门可利用教育信息网建立一个“教育资源超市”,搭建城乡教师互动平台,及时当地优秀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设计、优化作业等课程资源,让城乡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突破时空限制,随时展开互动与交流,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七、要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高分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快乐。要充分考虑国情,多倾听农村基层教师的意见,改革考试制度,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尝试让一些农村教师参加教育评价方案的制订,参加高考命题。要避免由于评价标准只定位于城市学校,从而使农村学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再次被边缘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全面科学地推进农村新课程改革,才能使农村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才有助于加快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步伐!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1〕GHB099)论文

作者简介:冉汉强,(1965-),男,会宁县第三中学,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技巧 下一篇:独立学院形成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