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拟募集104亿港元 险企掀再融资潮

时间:2022-10-17 07:30:37

太保拟募集104亿港元 险企掀再融资潮

2012年9月10日,中国太保董事会决议公告,称拟在H股市场以每股22.5港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约4.62亿股新股,总计募集资金约104亿港元。此次定向增发引入的三家投资者,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银行和阿布扎比投资局。太保方面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强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国内保险公司中进一步扩大资本实力的战略优势。

“在近年来亚洲金融行业的发展中,拥有如此高质量、大规模的投资者组合是非常罕见的。相信他们的加盟对于丰富中国太保的股东构成、优化股东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提升国际化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上更好地回馈广大投资者。”太保方面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中国太保H股IPO时,阿布扎比投资局就已经对中国太保表示出强烈投资兴趣。

年内二度融资

而此前,早在8月中旬,中国太保曾公告称,其子公司太保寿险发行10年期次级债获保监会同意,募集规模不超过75亿元。

从中国太保2012年中期财报来看,伴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和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中国太保截至今年6月末的偿付能力直线下降,太保集团和旗下公司太保寿险﹑太保产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271%、183%、194%。

尽管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同业来说仍处于高位,但随着产、寿险业务的加速发展势必带来资本的持续需求。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中国保险行业有望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即将推出,政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医疗保险,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在全国推广,保险公司也竞相拓展健康保险业务。这些新业务的拓展亦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不久前太保与联想展开合作,在保险人中大力推广乐Pad展业,欲求变营销渠道,改善人生态。而此项变革的展开亦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中国太保相关人士表示,在考虑到上述因素之后,决定以H股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融资。主流投行预计,中国太保此次H股定向增发所募集到的资金,将足以支撑其未来两三年内的业务发展,大大降低了其未来在A股市场再融资的可能性。

险企再融资潮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保险公司退保率普遍飙涨。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四家上市险企半年报显示,退保额累计达362.19亿元,同比上升21.84%。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国太保,其去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113.6%,今年上半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58.4%。

“上半年退保率高居不下,产品本身也有很大问题。保险产品多半在银行销售,分红收益不高,低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另外,保险公司之前投资能力一般,现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政策虽然放宽了,但是保险公司的人才储备得有个过程。”某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该人士续称,“目前股票市场形势也不好,即使有了人才,收益也难以有很大起色。对各家保险公司而言,大家销售业绩都不算太好,但机构开设、应对偿付能力要求提准、工资等管理成本等,对资本金消耗很大,偿付能力压力也是挺大的。”该人士认为,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成熟市场的标准,对于中国大多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是不适合的。

此外,今年以来虽然债券市场不错,但股票市场持续萎靡,加上产品结构畸形,加速了保险公司的资本消耗,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再度被拉低。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充足II类标准为150%),确实是今年以来保险巨头相继融资的直接动因。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采取的再融资方式包括:次级债、可转债和债务融资工具。

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共批准了5家公司的次级债券发行计划,其中4家A股上市险企均位列其中,而5家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达到655亿元。数据显示,这一规模已超过2011年全年578.5亿元的次级债融资规模,而2009年及2010年上述数字分别只有145亿元及200.5亿元。

其中,平安人寿及阳光财险于今年4月分别获批不超过90亿元及10亿元的次级债券;而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则在同一天获保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380亿元及100亿元的次级债券。上市险企的公告显示,目前新华保险10年期的100亿元次级债券及中国人寿的首期10年期280亿元次级债券已募集完毕。

除去次级债,中国平安集团在今年5月获准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次级可转换公司债。

A股的救市艺术

本报记者 方广

救市措施不会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推出,也不会在不稳的时候推出,需要内外形势的共振,才能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的效果,也就是效用最大化。同时,救市也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一己之力所能为,而是需要诸多部门的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才会高。

9月7日,A股市场出现红色星期五,上证综指全天上涨3.7%,创下了今年以来的第二大涨幅,仅次于1月17日的4.18%。这一久违的市场表现,主要源于国内外市场及诸多因素的共振。

央行先行

从来看,9月6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后,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了解决欧债危机的新举措,通过直接购债计划(OMT)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压低风暴眼中的成员国的利率水平及融资成本。购债期限最长达3年,但提出相应购债申请的国家必须满足一系列前提条件。

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全球股市大涨,其中美国道琼斯指数大涨1.87%。此后,消息继续发酵,并于9月11日创下了13354.34点的金融危机后的反弹新高。

形势再好,内因还是占据主导,因为A股早已经与股市脱离了联系而独自沉沦。事实上,国内早已经在部署联合“维稳”。

最先行动的应该算是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曾一度连续11周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资金,直至最近两周才出现货币净回笼。当然,央行的操作具有多重目的,其本义或许并不是为了股市(传统上股市涨跌并不在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之内),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形势的弱势,需要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但在通货膨胀压力仍然高企(8月重回2%)的情况下,央行对放松资金价格是非常谨慎的,因此,通过直接的货币量的吞吐更具灵活性。

上一篇:库克这一年 下一篇:支付市场“关卡”拆除 银联VISA新博弈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