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骇客》高科技创造坏未来

时间:2022-10-17 06:47:10

《超验骇客》高科技创造坏未来

《超验骇客》虽然涉及高端人工智能技术,但故事架构其实非常“复古”:科学家为了挽救爱人的生命,将他变成了一个超级科学怪物,对亲友甚至全人类造成了威胁,最终以悲剧收场。说到底,《超验骇客》中所有对技术命题的讨论,都是建立在人类最原始的追求――生存和爱情――之上。但是,作为叙事基石的情感主线从一开始就羸弱不堪,成为影片最大的败笔。

影片的人物关系很简单,所有重要角色在开场半个小时就已悉数登场:主人公威尔・卡斯特(约翰尼・德普)和妻子伊芙琳(丽贝卡・豪尔),以及他们的好友麦克斯(保罗・贝坦尼饰)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而一个反人工智能的“恐怖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针对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暗杀行动,其中就包括用一颗“放射性子弹”射杀威尔。为了挽救缓慢死去的丈夫,伊芙琳和麦克斯把威尔的意识上传到电脑中变成了人工智能,实现了“超验”。这其中对角色的塑造是非常不具信服力的,因为威尔和伊芙琳的“爱情”是一种格式化的编剧设定,他们就像两个平面二维码,直接导向“他们是夫妻,必然深爱着对方”的因果关系,没有任何能够让看客代入情感、产生共鸣的细节铺垫。更糟的是,约翰尼・德普和丽贝卡・豪尔之间几乎没有火花可言,德普更是在影片大部分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维系情感主线的重任就完全由豪尔一人承担。

讽刺的是,当丈夫“被超验”之后,妻子伊芙琳的情感表现得更像是一种个人梦想得以实现的。首先,他们筹备多年的科研计划在威尔的意识被联上网络之后就得以实现――后者进入金融网络系统,给伊芙琳名下的公司账上打了几千万美元――没有什么比豪掷一笔足够买下一个沙漠小镇的巨款更能增进夫妻感情的方式了。之后,伊芙琳便陷入了“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幻象中,白天闲庭信步欣赏用钱砸出来的科技杰作,晚上在披头士的歌声和丈夫的虚拟影像中甜蜜入睡。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斯派克・琼斯的《她》,在“和人工智能谈恋爱”这方面,《超验骇客》可谓是高端科技版的“他”。然而,《她》能让人反思科技对人类传统生活社交方式的影响,也能让人感受爱情的美好和人性的温暖,但《超验骇客》却告诉你:忘了那部小清新电影,人工智能制造的一切进步都是假象,它最终将摧毁爱情,给世界带来灾难。影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交代,“五年后”的世界是一个没有电能,没有网络的废墟,而威尔与伊芙琳的爱情之所以变味,却是因为威尔通过纳米技术与另一个又矮又丑的工人“联网”(或者说“附体”),让伊芙琳感到厌恶,并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终究无法取代本尊。这是一个无法解释任何有关人工智能负面效应的剧情转折,但是最后伊芙琳看见通过纳米技术实现肉体重生的威尔(德普),那几乎丧失理智的眼神可以证明:只要长得帅,其余都扯淡。

再来谈谈深刻的主题:人工智能。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创造了电影史上最具宗教和哲学意义的人工智能,HAL9000让人产生一种对未知的恐慌,那么近五十年过去,人工智能对普通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科幻概念。而由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关于“人类攫取知识的底线究竟在哪?”“违背自然规律的科技手段究竟会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这样的讨论,我们也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看过太多。虽然这些并非陈词滥调,但在《超验骇客》中却变成了叙事上的一大负担,问题不断地被提出,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倾向性态度,使得影片节奏缓慢,缺乏高潮,并且充斥着各种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探讨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具备“自主意识”。《超验骇客》其实是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因为人的意识上传后,便与电脑程序合二为一。“自主”是肯定的,问题变成了“究竟是谁的意识”?是威尔的,还是程序PINN的?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具有新意和野心的尝试。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电脑程序被赋予人格”还是“人被赋予了电脑超能力”。如果是前者,那么影片可以朝着人类对抗智能电脑的科幻动作片方向发展;如果是后者,那么最后必然是一次对误入歧途的科学天才的祭奠。可惜的是,《超验骇客》两头不靠,所有的细节都是界限模糊,导致影片既没有好看的动作场面,也没有敲击灵魂的情感大戏,是非对错也只能由看客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决定。比如,利用纳米技术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救助慕名而来的老弱病残,这无疑是符合威尔“生前”的初衷,是“人被赋予了电脑超能力”。但被反人工智能组织袭击以及妻子质疑后,被救助的弱者在联网操控下变成了“纳米僵尸军队”,整个世界也陷入“被进化”的危险,这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之恶”。而最后的战争,不存在英雄和反派,或是正义与邪恶,开场杀人放火的“”的激进组织被成功洗白,早在威尔刚联网不久便发现苗头不对的FBI不但不予追查那几千万美元,还附赠他们两年时间去打造一个规模堪比“曼哈顿计划”的研究基地,并且在面对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敌人时,使用只有在国产抗日剧中才能看见的古董迫击炮,最后以一场殉情让人类文明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最后,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影片的导演沃利・菲斯特――克里斯托夫・诺兰的御用摄影师,曾凭借《盗梦空间》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超验骇客》是菲斯特的导演处女作,得到了诺兰的大力支持,并友情客串了监制。现在来看,诺兰的支持真是纯精神上的,却给了菲斯特超越能力的野心。很显然,菲斯特想要复制诺兰的成功,却不具备诺兰杂糅传统理念和时尚趋势的能力,更不用提运筹帷幄的叙事技巧。当然,客观地说,把《超验骇客》这样一个剧本交给诺兰,结果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去。

上一篇:微话题:家风小故事 下一篇:我们的教育离“生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