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患儿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7 06:34:07

鼻负压置换治疗鼻窦炎患儿护理体会

【关键词】鼻窦炎;鼻负压置换法;护理体会

鼻窦炎为小儿常见多发病,出生不久即可患病。一直以来多采用局部滴药加全身用药的传统方法治疗,但传统的滴鼻液很难达到引流部位,以致疗效不佳,疗程长,易复发。本文采用鼻负压置换法,治疗小儿鼻窦炎,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0例小儿鼻窦炎病例进行总结,并谈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8岁;双侧52例,单侧8例;全鼻窦炎10例,前组鼻窦炎34例,后组鼻窦炎16例。排除鼻息肉,鼻腔肿瘤。

1.2方法小儿鼻负压置换治疗的具体操作与成人大致相同,将患儿鼻腔分泌物清理干净后,采取仰卧垂头位,治疗侧鼻腔滴入药水,以橄榄头塞闭鼻孔后进行负压吸引,同时指压另侧鼻孔使该侧鼻孔关闭,嘱患儿匀缓发出“开-”音;年幼不能合作者,应告尽量张口,可任其哭闹,因哭叫也近乎发“开-”音。每次抽吸约1-2秒钟,反复4-5次既可,每日2-3次。

2结果

60例经鼻负压置换的鼻窦炎患儿,全部能有效配合,其中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为正常的46例,占76%;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减轻的13例,占22%;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的1例,占2%;总有效率98%。该治疗应用后,鼻通气改善,分泌物减少,起效快,症状即刻减轻,效果明显。有9例自述鼻腔干燥,3例有鼻腔出血,压迫后停止,余无明显不适感。

3护理及体会

儿童鼻窦炎是常见多发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筛窦和上颌窦发病机会最早,新生儿即可患急性筛窦炎,婴儿期可患上颌窦炎,7岁以后可发生额窦炎,10岁以后发生蝶窦炎。研究表明,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有关[1],而这种阻塞与解剖学因素有关外,更重要与炎性因素有关。炎症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因儿童期易发生各种急性传染病,鼻窦粘膜相对较厚,窦口较长而窄小;腺样体肥大影响鼻腔生理机能,因分泌功能障碍,对鼻窦粘膜产生不利影响;变态反应可诱发,又有细菌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常为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致病微生物入侵,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从而产生鼻阻分泌物增加等一系列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组织间浸润的炎性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损伤纤毛结构,使其运动停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刺激鼻腔上皮细胞增殖等是鼻腔炎症经久不愈的原因。为了改善症状,而选择一种适合儿童的疗法,改善通气,减少渗出,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滴鼻疗法,滴鼻液很难达到引流部位,以致疗效不佳。

鼻负压置换疗法是利用间断性负压,将鼻窦内分泌物吸出,并将药液置换入窦腔,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治疗时要始终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而阻塞管道。注意调节吸力,用于小儿应注意负压不要超过2磅,抽吸时间要短暂,每次抽吸不要多于8-10次,以免引起疼痛和出血。常用药液是0.5%麻黄素,一次一侧鼻孔约用2ml药液。鼻窦内脓性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的,药液内可加用蛋白溶解药如糜蛋白酶,药液必须新配置,存放时间不宜过长,隔1-2日配一次,每次1-2.5mg。有变态反应的小儿,药液内还可加用2.5%氢化可的松液。若须用抗菌药物,最好不加青霉素,以免过敏,影响以后全身用药,而且容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可用新霉素,每毫升含2500单位。杆菌肽每毫升1000单位。

治疗前,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组心理特点,对患儿进行目标性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2]。同时全面了解患儿情况,以求达到针对性的全过程护理。初次接受治疗的幼儿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甚至出现急躁、哭闹、反抗等强烈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仪表行为语言等方式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信任,操作前先让其观摩其他患儿的治疗过程,使其明白治疗并非不可承受;较大儿童治疗前详细介绍该治疗的优点方法,消除病人及家属顾虑,并请家属积极配合,协助患儿缓解心理压力,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总之,鼻窦置换可有效解除分泌物潴留,通畅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疗法对小儿鼻窦炎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无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庚,李源.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思考与临床指引[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3,38(04).

[2]陈素坤主编.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3.

上一篇: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下一篇: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