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7 05:43:16

“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学生心理,学习目标,语言氛围以及传统教学观等方面,分析“哑巴英语”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已期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哑巴英语 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1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广泛传播,经济、文化、生活日趋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今,虽说学英语蔚然成风,但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尴尬的现象:即英语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的只是语言知识,不善用英语进行交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哑巴英语”。

一、“哑巴英语”形成的原因

1.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一个人的母语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在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受其它任何一种语言的干扰,随时随地都能受到完整母语环境的熏陶和训练。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习得,一般是在掌握了母语之后才进行的。此时,学习者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母语语言符号系统,其母语习惯肯定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2.怕羞和胆怯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心理上惧怕英语口语,怕出错,怕老师的责备,同学的耻笑,从而导致口语表达中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进而影响到思维的表达。这种心理缘于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自信心不足,同时又过多关注于保持合理的语法规则,胆怯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3.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可大多数学习者以能看懂教材内容、能完成作业、能记住单词语法、能考个好成绩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这种学习目标和动机长期存在并左右着学生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忽略了说的能力,淡化了讲的兴趣。

4.传统英语教学观念和教法的影响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重点是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语言知识,而非语言技能。大部分课堂教学中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但教法上仍然沿袭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常常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来应付课堂教学。教学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口语活动往往被忽视,学生被拒于语言实践活动之外,造成大多数学生只会读英语,不会讲英语的“哑巴英语”现象。

5.语言学习氛围的缺乏

英语学习需要营造一种语言交流的氛围,促使学生应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英语的学习环境同样能够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激发学习者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学时及专业的影响没有机会运用英语交流,更没有口语能力提升的训练环境。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和动机,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哑巴英语”现象。

二、避免和解决“哑巴英语”问题的策略

针对上述造成“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究其解决的策略。

1.树立信心,克服胆怯心理

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首先,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沟通,教师组织、指导教学活动, 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常常影响其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亲切和蔼,一视同仁,积极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还是生活中,都让学生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教师到喜欢该学科。师生相融的良好教学环境,有助于建立师生相互信任、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其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用鼓励性评价。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被表扬、被认可的愿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手握鼓励的标尺,从不同角度来衡量学生,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在语言表达中的点滴进步,循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妄加批评,会增加其心理焦虑和心理障碍,愈发不敢开口,从而阻碍他们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发展。语言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学习语言的一大障碍便是害怕出错,很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思维活动的程度,对英语学习是极端不利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刚开始免不了会紧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轻松的环境,和蔼的面容,鼓励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

2.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的信息时代,英语已经成为这一时代最有用的思想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以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事例向学生明确英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同时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会、各种英语竞赛、学唱英文歌曲,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的英语标识等。

3.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方式一,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现、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生动逼真的英语学习情景,将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融入于有趣的情景当中,使英语课堂迈向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产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方式二,设计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兴趣放松的游戏活动中自然地投入学习,这样学生不再感到英语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既有紧张的思考,激烈的竞争,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语言教学原则》一书中,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认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交流信息,在问答中掌握英语知识,在交流中提高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法的语言训练是单技能的,缺乏真实性,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应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

坚持全英文授课,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大量说英语的范例有利于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刚开始的不习惯,听不懂,老师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只要坚持全英文授课,学生就能很快理解老师的语言并逐渐跟着模仿应用。这样,整个课堂都有一个良好的说英语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以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交谈,通过实际运用英语获得英语的交际能力。

加强口语训练。要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教师不得对教材设定的口语练习环节进行随意的削减或应付,要平衡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改变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法,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学生间的语言交际实践,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活跃思维,增进师生双向交流。

重视听力训练,以听促说。通过听说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英语学习中是基础的基础。因此,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我国大部分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都十分缺乏,走出课堂,在日常交往中,学生会感到能力不足,这种缺乏可以通过听力材料来弥补。听力材料口语性强、内容新颖有趣、切近真实生活,通过听,学生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进行积累,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效输出,即讲英语。

加强实践,巩固提高。语言学习必须依靠语言实践才能得以实现。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语言材料的创造性应用能力上。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role play,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还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讨论会和辩论会。上述类似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而且能营造更真实的交际语境。

“哑巴英语”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当前英语课程评价和测试的总体趋势是: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评估方式并不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也应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教师应该充分领会这种导向,争取开创出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丁言仁.20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陆玲芳.试论“哑巴英语”现象的成因与矫正[J].江南论坛,2001(12).

[3]王大伟.关于“哑巴英语”的误解、起因及对策[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4]王范.聚焦现代“哑巴英语”[J].华夏教育,2009(9).

[5]汪贵平.“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6]赵斌,秋风.“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数学应用题解题训练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