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报刊编辑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04:11:01

关于新时期报刊编辑工作的思考

[摘 要]本文探讨新时期信息化、数字化对编辑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通过对组稿、审稿、校对等工作与多媒体的融合,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实现编辑功能向内容为王转变,真正实现一次性生产、多平台共用,把报刊编辑工作推动到一个新的层面,与发展的社会相适应,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合格编辑

报刊出现到现在已近百年,其间涌现了很多有突出贡献的先贤,他们或创建了自己的理论,或发展了先人的理论,为报刊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事物、新情况。

1.组稿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那种传统的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的方式去约稿或组稿,因为其效率低下等弊端已经不合时宜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留言板、论坛等方式。这样,我们再不用去查某某作者的邮政编码、地址,也不用去找邮局发信,更不用等上好些天才能收到回信,如果要修改那就要等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组稿这个过程了。而是能够迅速地将约稿意图传递给作者,作者完成后也能迅速地将稿件发送给编辑,其间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也能较快地完成沟通。环节简化了,效率提高了,准确度也提高了,工作效果自然更容易令人满意。

2.审稿、校对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编辑流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审要“三审”,校要“三校”,一来二去,延长了杂志的出版周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纸质来稿的比例将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档。于是,审稿这个流程就可以这样操作了:责任编辑对作者发送过来的电子文档进行初审,审完之后通过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发送到编辑部主任处复审,编辑部主任复审完后,再发送给总编终审。校对的过程已经与审稿过程融合了,即在审稿的同时也在进行校对。而且校对的重点不用再放在录入错误、标点符号、字词句等方面,采取专业的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就可以使准确率达到99%以上,编辑因此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腾出来,把审、校的重点放在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科学性错误等方面,从而提高刊物的质量。

3.工作方式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使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不用再匆匆忙忙地从采访地赶回来发稿了,也不用“剪刀+糨糊”又剪又贴了。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我们就可以实现与世界的互联,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打破了地域等诸多的限制,实现传统工作方式向现代工作方式的改变。

二、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技术的极大发展,给了报纸编辑极为丰富的工具,使编辑工作在追赶时代潮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方面增添了更方便的手段。试举一例:四川五一二地震,首先是在互联网上出现报道,随后,最快捷的传播工具――手机,把地震的消息传到大江南北。如果报纸编辑对此不敏感,因循守旧,就会失去第一时间抓住重要新闻的契机,使报纸新闻的报道方向出现偏差。重大的自然灾害只是特例,报纸编辑更多遇上的是在信息量如海洋一般的互联网上,如何尽快发现热点新闻的源头?我们身处一个信息传播分众化的时代,不能抓住受众的信息需求,会直接影响到报纸的吸引力。在坚守传统信息源的基础上,编辑应该承认互联网上新闻的重要性,及时调整关注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技术处理时间的缩短,更让编辑有一种从琐碎工作中解放的感觉,可以使编辑工作更容易进入一种创作的状态,减轻因为赶时间带来的心理负担,工作质量更有保障。

数字化时代的文化,是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表现的。电视、广播、网络在技术上没有隔离,对报纸编辑的要求,是能够敏捷、快速地筛选这些多媒体信息,并转换成适应报纸风格的书面语形式。

更进一步说,在与多媒体的密切接触中,数字化时代的编辑,会突破传统文字匠的功能约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新技术的先锋实验者,与彩信和WAP终日为伴,熟练地制造动画、旋转、透视等效果。这不是在降低编辑的作用,而是一个新的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从国内报业数字转型的经验来看,只有那些最能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最能够以之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新闻信息需求的媒体,才能成为这一时代“上帝的选民”。可以这样说,报业最强的是内容,数字化时代并没有改变对内容的需求,内容为王,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根本要求。

毋庸讳言,无论借助何种传播媒介,最终传播的还是内容。有没有独家内容、权威内容,是最终制胜的关键。特别在当下各报业集团争上新技术,竞开新渠道的“数字化”热潮中,可以断言,“新闻纸”或许会被“新媒介”所替代,但是其承载的新闻内容是唯一性的。

在数字化时代,编辑功能要真正实现向内容为王的转变。这就意味着,编辑在选用新的技术手段时,一定要清楚新媒介是否适应内容的传播。同时,作为编辑,要使稿件内容的表达真正适应新传播样式,在任何传播样式下都保持稿件的内涵与价值。

报纸在整体上讲,可能会向社区化、分众化、专业化这三个方向发展。社区化指的是在地域上,报纸传播新闻的功能会缩小,会限定在更小的社区范围内,给一个比较小的地域空间提供新闻。分众化,也就是面向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传播信息。专业化,则是面向专业人群的专业信息需求。

到目前为止,传统报业的数字转型,其实还都是停留在阅读终端的层面,即终端产品的多媒体化。报纸的采编流程,往往还是因循传统的报业操作模式。即首先有了纸质版的内容,再由新媒体部门的编辑将其加工传送到多媒体的渠道。这个过程中,各种媒体的采编部门和编辑流程往往各自为政,内容无法实现一次性生产、多平台共用。

总之,做一个编辑不容易,做一个好编辑更不容易。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编辑技术,还要做到通晓历史和掌握现代化的技术工具,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报刊编辑。

参考文献:

[1]邵玩玩,梁春芳. 建立我国农村数字出版服务系统的有效途径[J]. 编辑之友,2008,(5):18-20.

[2]赵亮,何镇飚. 我国发展数字出版的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2008,(5):29~31.

[3]编辑手册[K].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3-158.

上一篇:如何进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 下一篇:关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