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俄国电影及其影视语言的特点表现

时间:2022-10-17 04:04:38

简述俄国电影及其影视语言的特点表现

[摘 要] 俄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俄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俄国电影中语言的特点表现,通过对俄国电影艺术和影视语言的特点的研究,以期找到俄国电影的发展规律和影视语言特色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了一些经典的俄国电影艺术作品分析对俄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影视语言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通过对俄国电影案例的详细解析,可以更好地欣赏俄国电影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了解俄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品味俄国电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俄国电影;语言;文学性;特点;导演

俄国电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影群体,主要包括了前苏联时期的电影作品和现当代俄罗斯电影艺术作品。以下简单介绍了俄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俄国电影语言的特点表现。

俄国电影的发展脉络

俄罗斯民族热爱艺术,电影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在俄罗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伴随着俄罗斯电影的发展,不仅在前苏联时期,宣扬了卫国战争时期保家卫国的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莫斯科保卫战》中战火纷飞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当德军在莫斯科将苏军围困的时候,莫斯科全城回荡着激昂的交响乐曲,每一个红军士兵和为战士们提供补给的市民们驻足聆听,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战斗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战士们和市民的士气,这些经典的镜头语言至今令人难忘,也昭示了俄罗斯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这部电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俄罗斯电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自从电影问世以来,在俄国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传播开来,19世纪末的首映式也使得这个新型的艺术门类在俄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俄国出现了很多的电影公司,这也是俄国电影工业的基础,促进了俄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电影对于宣传的巨大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去讴歌俄罗斯民族的很多经典文学和艺术,那段时间,电影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在俄国十分流行。俄国进行首批动画电影摄制是在20世纪初,加尔金导演摄制了《贵族之家》《娜塔莎•罗斯托娃》等作品,普罗塔扎诺夫导演摄制了《黑桃皇后》和《谢尔盖神父》等作品,这段时间的俄国电影崭露头角,广受好评。到了1919年的时候,苏联实行了电影的国有化法令,自此开始,苏联的电影事业步入正轨。早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之后,苏联的电影集中反映了红军战士的战斗情形和工农劳动的热情场景,这些在银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后来,一些导演拍摄了一些苏联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的新兴影片,在影视语言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剪辑手法独特,剧情安排巧妙,电影构图手法精美,尽可能多地展现了前苏联电影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导演谢•米•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将金》,极大地歌颂了革命的历史瞬间,在影片的剪辑手法上也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那些瞬间的变化,成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一部经典电影作品,该片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多奖项。此后,亚•彼•杜甫仁科导演的作品《土地》等也广受好评。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声电影成为苏联电影的代表,电影与文学的结合,促进了很多的作家投身到编剧的工作中去,一些作曲家也为电影配音配乐,这些都扩大了电影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和素质,电影艺术也逐渐壮大起来了。对于剧情的安排和对影视人物的独特塑造,结合了语言和音乐等很多方面的表现手法,这一时期的苏联电影有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此外,30年代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影片《夏伯阳》成功塑造了英雄夏伯阳的形象,该人物真实,特点鲜明,是一部独特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此外,当时较好的革命影片还有《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和《雅可夫•斯维尔德洛夫》等。这段时间领袖列宁也在银幕上展现,出现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作品,这些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进一步扩大了苏联电影的内容,诸如历史剧《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等,生活剧《政府委员》《灿烂的生活》等都反映了当时苏联电影的辉煌。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电影小剧情的影片很多,具有鼓励作战的作用,例如《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姬》等,还有一些是纯粹的纪录片,例如《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和《西伯利亚交响曲》等,这些电影在回顾历史,歌颂英雄人物和向往美好生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后期,苏联电影引入了彩色影片,对于音响和全景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发展,50年代以后,苏联拍摄了不少战争与人物命运相结合的经典影片,也逐渐在影片中表现个人的悲剧性命运或普通民众的心理与思想情感。诸如谢•弗•邦达尔丘克的电影《一个人的遭遇》和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等,著名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热的雪》也细腻地展现了战士的个人命运,具有独特的角度。此外,全景展现卫国战争题材的电影《解放》,对于苏德双方从将军到士兵的描写,以一种全局的角度彻底地阐述了整个卫国战争的悲壮历史,成为回顾二战苏德战场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巨作。生活片也一度是苏联电影的主角,例如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湖畔》《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热爱人》和《红毒》等,题材不一,形式与内容多样化。一些文学巨作也被很多的苏联导演搬上了电影银幕,例如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罗沙里的《苦难的历程》、科静采夫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的《奥赛罗》、谢•阿•格拉西莫夫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的《》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的《罪与罚》等。截至80年代初,苏联拥有的制片厂就有39个,可以每年产出150余部的电影作品,从影人员达到了30余万人。苏联也拥有国家电影委员会和莫斯科电影节,一些影片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获奖颇丰。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电影业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一些私有化措施的不当操作,国民经济下滑严重,市场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电影在俄罗斯依旧充满了艺术气息,人们也在生活之余对俄罗斯的电影充满期待,但就目前为止,俄罗斯电影人正在追求新的发展之路,希望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的电影可以重塑俄国电影的辉煌。

影视语言的特点表现

(一)影视语言的连续性特征

在电影中,声音与电影画面的搭配十分重要,如果具有间歇性,时断时续,就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受。只有画面与语言的紧密结合,达到一定的连续性,才会使整部影片逻辑性增强,因此语言和画面成为制约电影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电影也不是将语言和画面生硬地拼接在一起,只有随着剧情和特定因素的发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在声音和画面的组合中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相得益彰。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画面是最主要的表现,声音要退居次要地位;一些情况正好相反,它以声音为主要地位,这就需要画面的配合。例如,前苏联著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对冉尼亚目睹家人被德军残杀的情境的时候,就将画面退居次席,影片没有直接表现杀害的场景,而是用血色的画面进行渲染,集中主要力量去描绘声音,这里将喊叫、厮打、辱骂的声音结合起来,使冉尼亚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仇恨,强烈地刺激了观众们的心灵,这也成为该片的一个突出亮点。因此,影视语言的表现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作用的,它将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概括了画面。此外,语言和声音也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情况。《办公室的故事》中瓦谢里耶夫的语言好似一个柔弱的妇女,统计局长卡卢金娜的语言却是男性化的,性格孤僻怪异,他们之间的几次对话和碰撞,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特点。在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也展现了服务员薇拉和钢琴家普拉东语言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性格。也正是由于不同的语言变化,推动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语言还充当了画面衔接和镜头过渡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影视画面也产生了省略作用。

(二)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

一般的电影作品都要使用通俗化的语言形式,除了极个别的影片,很多电影作品都要面对观众的多样性,因此,口语化的语言适应了电影的发展。俄国的电影也是使用了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语言特色,一般语速较快,产生了独特的语言效果。前苏联著名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可谓一部经典之作,影响了很多的观影人。影片中的人物特色鲜明,语言通俗、口语化,行为古怪,打破了人们的日常习惯,也正是这样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喜剧风格和特色。瓦谢里耶夫的话语,“我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以及“您为什么要摸我,您别摸我”等语言富有独特的喜剧特色,在口语化的同时,触及了现实中普通民众特别是中年人的孤独的心灵,这个看似荒唐的爱情,却由于剧情的发展,有了一个戏剧性效果。因此,使用通俗化的语言,也就是口头语言是观众理解电影内容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否则会影响到观众们的观影效果,产生错觉,也会影响影片的视觉感受。

(三)简洁明了,准确恰当

电影语言还要求简洁明了,电影语言要抓住重点,省却一些不重要的内容,重点突出画面主题内容,使受众可以较好地理解剧情。对于一些不重要的,或者是没用的言语要尽量省却,以免产生干扰。电影的语言也要准确恰当,很多的电影细节部分都是观众能察觉到的,因此,对于电影语言要尽可能的准确。一些主人公的语言要让观众觉得亲切、自然。尤其是在电影的播放中,要精益求精,一点的差别就会被发现。影片《乡村女教师》就用了一种具有诗情的电影语言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女教师的形象。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在偏僻的山村发展教育事业,从少到多,她的学生为改变落后的山村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主人公的语言表现上,尤其是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感人至深的语言,“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我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她用自己的行为在贫苦的山村培养了很多的孩子,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也获得了列宁勋章。前苏联的很多电影对于语言的表现上把握得十分到位,一些重要的场景,演员的语言都与场景相符合,准确恰当。

[参考文献]

[1] 贺红英.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 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4]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5] 刘萍.影视导演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7] 吴小丽,张成杰,金冠军.苏俄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晴(1983― ),女,黑龙江黑河人,行政管理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俄语教学;杜军(1982― ),男,辽宁绥中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上一篇:西方经典穿越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 下一篇:现代影像作品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