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7 03:45:49

【摘要】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17例早产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发生RDS 16例(271%),对照组中发生RDS 27例(46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氨溴索;呼吸窘迫征;早产儿;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130000 长春市妇产医院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多发生于早产儿,据临床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50~70%,死亡率达到30%以上[1]。近年来,随着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早产儿的出生率不断提高,RDS的发生率也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是提高患儿生命的有效保障。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RDS,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7例,男63例,女54例,胎龄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于吸氧、保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气稳定和监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73)加入5%葡萄糖液中,于出生后4 h内静脉推注,30 mg/(kg?d),分4次给予,6 h/次,每次静脉注射时间>5 min,连续治疗3~5 d。两组患儿如出现RDS症状,应立即给予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呼吸节律、面色等情况。

2 结果

21 2组RDS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中发生16例,发生率为271%,对照组中发生27例,发生率为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病情稳定时间、呼吸改善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在病情稳定时间(44±05)d、呼吸改善时间(31±09)d、治愈率(55例、932%),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

所有患儿除13例死亡外,其余经治疗均康复出院,无后遗症发生。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身体健康,恢复良好。

3 讨论

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其肺部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一般情况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在孕20周以后开始出现,35周时迅速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患儿出生后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形成肺透明膜,进而近期早产儿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萎陷。经临床研究表明,孕周越小,早产儿体重越低,RDS的发生率就越高。随着我国对围产医学的重视和进步,早产儿RDS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有17 %的早产儿发生[2]。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黏痰溶解药,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能有效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促进呼吸道黏稠物质的排出,同时促进纤毛运动,改善肺通气及顺应性,增加氧合功能,促进有效呼吸;氨溴索同时能刺激肺泡Ⅱ型内皮细胞的发育,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3],降低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减少其他炎症细胞与介质的释放,减轻由于过多炎症刺激引起的肺破坏作用,维持上皮细胞完整,从而促进肺成熟,改善通气,提高患儿存活率与生存质量。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氨溴索治疗)在病情稳定、呼吸改善及并发生发生率、死亡率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罗洪霞.盐酸氨溴索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54.

[2] 罗泓.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11,13(05):207208.

[3] 黄美珍.盐酸氨溴索加CPAP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7):134.

上一篇: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