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高枕无忧时冰面之下的wNv

时间:2022-10-17 02:22:37

改变命运的冠军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之内,wNv是中国电子竞技的旗帜。为什么wNv能够成为中国电子竞技的旗帜,最大的原因在于wNv取得了WEGⅢ的冠军。这算得上是中国男子CS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虽然比起Swan5的CPL西班牙站女子项目冠军,从赛事分量上来说.差距并不大。但是swan5的冠军甚至没有在国内引起过多少涟漪,而wNv.gm则从此走上了神坛.成为一众狂热的Fans顶礼膜拜的偶像。

而凭借着WEGⅢ的冠军,Intel赞助wNv随即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最后流程阶段。WEGⅢ上wNv引发的万众狂欢场面,也让赞助商对wNv的价值有了更高的期许。实际上Intel赞助wNv的事宜早在2005年的7月份就已经开始接触了,但是对于赞助对象选择颇为苛刻的Intel一直到了2005年的12月才下定决心,WEGⅢ的冠军,可以说是改变了wNv命运的一个冠军。

虽然说WEGⅢ让Intel这样的大企业下定决心赞助wNv,但“唯成绩论”的烙印也由此打上wNv的经营思路。尽管在2006年初,wNv与zemic的赞助会上,wNv现任CEO李杰掷地有声的表示“2006年wNv将在商业模式上展开新的尝试”。但是一年转瞬即过,wNv的各个商业项目――Kappa联合推出的队服,TCL联合推出的品牌机等等都未见出色的盈利回报。

wNv的商业思路回顾

其实在2005年年末之前的wNv很难称得上有什么特别的商业思路。当时的wNv属于东方亿德有限公司,其投资方与北京亿赛星光信息服务责任有限公司(Esai.cn)的投资方为同一人。此人为一名张姓的女士,其主业是通讯行业。在2003年的时候入行电子竞技,投资目的和商业模式较为神秘。但是从2003至2005年,wNv每年数百万的纯投入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早些年,wNv有富贵兵团的称号。当时的电子竞技俱乐部都只能依托于网吧生存,大多数处于吃了上顿愁下顿的阶段,而此时的wNv拥有着优越的待遇,以及最重要的,投资方异常坚定的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心使得wNv在近两年的时间中,过着令业内同行极度羡慕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同时正是这种稳定使得wNv能够在成绩上逐渐有了起色,从无到有,从国内冠军到世界冠军。

微炒的平衡

但直至2006年初通过股权方面的变动,张姓投资人退出wNv之时,其之前为wNv所投入的资金据业内推测基本属于打了水漂。在竞赛上确实打造出了一支王牌的队伍,但是在商业上,wNv基本属于一无所获的局面。虽然确实已经初步确立了wNv的品牌价值,但是对其开发的力度不足,开发的角度有待商榷。在wNv从2004年到2005年成绩的兴盛期中,wNv在商业上就面临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没有明晰的商业盈利模式以及私人投资的不稳定性等种种巨大隐忧。而这正是wNv在2006所希望改变的地方。

在2006年,wNv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通过股权的置换方式的资本变更使得wNv在财力上比之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这次的资本由于属性问题比之以往更加看重回报收益。因此对于wNv旗下的选手来说,在2006年一方面要确保成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开始向一些商业活动进行倾斜。

对于过去在竞训方面颇有心得的wNv来说,在2006他们必须要在商业行为和品牌建设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事实上,作为竞技体育来说,成绩是很难保证稳定的。因此如何把wNv这个源自冠军的品牌导向到一个独立成型的竞技精神式的品牌,从而依托这个品牌走上长远发展并且相对稳定的道路成为了摆在wNv面前最大的难题。

然而,从即将过去的2006来看,wNv的转型其实并不成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wNv可以说在做一件业内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仅凭这一点,wNv的勇气就值得我们尊敬。但是,对于以“勇气+智慧=胜利”为信条的wNv来说,2006年,他们显然欠缺了一些智慧,没有能够把握住成绩与商业之间的微妙平衡。

赞助商的选择

从2003年至今,wNv的赞助商系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但是回顾wNv选择赞助商的历程,笔者认为其中还是有颇多值得商榷之处。

2003年的wNv是没有赞助商的。当时wNv与Esai.cn同属于一个资方,因此在新闻报道能够对wNv有所支持。同时在2003年至2005年年中,由于Esai.cn赛事部(作为网络媒体的Esai确实有赛事部,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Esai赛事部承接了中国绝大部分的赛事执行。)的存在,加之其与wNv都是隶属于同一个老板的关系,因此外界对wNv也是颇多猜疑之词。

时至2005.wNv才迎来了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赞助商――Soft Trading,作为一家生产外设为主的厂商,soft Trad―ing把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合作对象选择为wNv,也与wNv在2004年至2005年中成绩逐渐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成绩的日渐出色,wNv在赞助商的接洽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占据主动地位。

2005年年末,wNv获得WEG Ⅲ的冠军。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wNv举办了圣诞狂欢夜活动。这个时候,活动的招贴海报上已然出现了6家赞助商的身影,其中既包括Kappa这样的公司,也包括一些年度预算可能还不到50万的电子竞技相关公司。wNv在这个时期的思路是来者不拒,视利益多少来确定体现权重。这个时期wNv的新闻稿一般都会以感谢一长串赞助商为结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wNv虽然赞助商为数很多,但是真正有分量的赞助并不多。很多企业是采取资源交换的形式进入到wNv的赞助商行列中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有两个,一是真正的收益不多,另外一个就是来者不拒的态度使得wNv的品牌在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建立――试想一下一支能够代表中国电子竞技的队伍竟然有一些身份是否合法都还有存有疑问的赞助商,未免也太低估了wNv的自身价值。当时就曾经有业内人士跟wNv的管理层就此进行过沟通,指出“Intel这样的公司肯定是不愿意自己的logo与这些合法与否都不知道的公司logo出现在同一件队服上的”。

品牌该如何建立?

正如同笔者在上期杂志中撰文指出的那样,“中国社会主流对游戏的巨大道德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而电子竞技行业正凭借体育意义艰难树立着正面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职业选手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流对于电子竞技人群的属性判断。”作为中国电子竞技的“旗帜”一样,在公共品牌塑造上,wNv可以说是很不成功。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2005年WCG中国区wNv.cn夺冠,队员中有人身着大花裤衩上台领奖。2006年WCG新闻会,向希望小学学生捐赠图书,依然有队员身着奇装异服。2006年的WGT,wNv的war3选手穿着拖鞋上舞台比赛……

“社会主流,那些穿衬衣打领带的人仕会根据这个圈内最顶尖的选手来判断整个圈子的属性,从而影响到电子竞技在整个社会舆论中的地位以及将来的发展空间。”,这句话放到wNv身上其实非常贴切。wNv作为中国电子竞技的旗帜性队伍,自然需要在面对公众以及媒体的时候承担更大的责任,承受更多挑剔的目光。

为什么在刚刚结束的WCG上,wNvgm止步于16强在国内会引来骂声一片?其实想想过去数年间wNv所经历的种种风波:ESWC 2004打字事件,WEG 1窥屏事件,CPL新加坡站参数门,CJG总决赛弃权事件……责任未必都在wNv,但是为什么矛头都会指向wNv呢?

抛开具体的商业动作方式不谈,对于想在商业上有更大成功的wNv来说,如何认识自身的品牌价值,如何维护自身的品牌价值,如何去修正业形成的公共认知,这些才是wNv亟需解决的问题。说到底,想要做品牌的企业,就需要算无遗策,巨细无遗。

上一篇:谁让他们怒不可遏? 下一篇:置疑声浪中的w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