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的影响是什么?

时间:2022-10-17 01:12:29

当前,学术界对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啧有烦言,特别是对待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引文评价等似乎有全盘否定的趋势。笔者认为,过分地强调用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引文评价等因素固然不妥,但过度地否定它们也不适当。《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版2014年3月19日刊登的曾伟明 《影响因子影响了什么》一文,指出了目前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刊物之间存在不正常的互引,为提高文章的被引用率,尽量少刊登非热点领域的文章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文中有的观点我难以苟同,故此提出,与曾伟明商榷。

曾文中提到 “影响因子评价法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比性,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数、研究热度、经费数、刊文数、引文数差距很大,反映在其学科的影响因子数值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文中以数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为例,指出了影响因子的差异,即数学刊物的影响因子远远低于生物学刊物的影响因子。然而,这实际上是作者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敌,事实上,不存在不同学科的刊物影响因子一较高下的情况,影响因子只能在同一学科中进行比较。

曾文中还提出 “影响因子的不恰当使用对刊物也非常有破坏性,给知名期刊带来沉重的投稿压力——滥投”。显然,他把板子打错了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影响因子一说时,代表我国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 《中国社会科学》受到全国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热捧,很多人都想在这样高档次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造成收到的稿件相应就多些(或者说压力大些)的现象,但这与影响因子无关。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影响因子,好的期刊也会有收稿多的压力,更确切地说是因版面有限,可刊登的稿子数量少,退稿的压力大。正因为高档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高,研究人员对自己的稿子质量心里有底,不会盲目向高水平期刊投稿,因此,滥投的现象并不多见。即使有滥投,也不能说是影响因子带来的,而是作者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好期刊收到很多投稿,反而便于编辑好中选优,把期刊办得更好。

可以说,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引文评价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如何将偏差降到最小化,就需要相关的期刊评价部门采取一系列约束措施,比如,对抱团相互引用的期刊,由于引用数据的不可信,可以将其排除在核心期刊评价名单之外,让爱钻空子的期刊无利可图,充分发挥引用数的客观作用,以及它们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

上一篇: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舞蹈的学科建设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分析